
文革期间笑话多
张荣
我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听过很多笑话。其中最可笑的,莫过于文革期间的笑话。当然,见仁见智,笑不笑由你。
恋人反目为仇
在某一所中学里,有两位正在热恋中的老师,男的姓柯,女的姓肖。他俩情投意合,感情甚笃,但因革命观点不同而闹起来了,肖老师执意要和他分手。柯老师为了保住恋情,想从她身上找到一些把柄,迫使她就范。
有一天晚上,肖老师在宿舍里写自查报告,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东西,很生气,于是就用圆珠笔去戳毛主席的石膏像脑袋,边戳边说:“都是你,都是你······”在石膏像的眉梢、眼角、鼻子等处,都留下了一些痕迹。
肖老师哪知隔墙有耳,被正在门外偷窥的柯老师逮得个现行。柯老师虽然抓住了她的“命脉”,但还是无法挽回甜蜜的爱情,只好把她告发了。她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被红卫兵关押起来,成了批斗大会的一个活“道具”;他为学校“放卫星”立了一大功,受到嘉奖而走红,成了“大义灭亲”的革命英雄。
“吃公粮”的捷径
有一天,红卫兵小将在一个公厕的便坑里发现一本《毛主席语录》。这种滔天大罪,很快便成了爆炸新闻,县城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议论此事。公厕也因此变成了剧院,来了很多观众。警察很快捞起了那本语录,并从扉页上的署名得知,作案者名叫余忖,是本县的一个无业青年。警察便顺藤摸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他逮捕归案了。下面是在警局里的一段对话。
警察:“你丢的是什么,知道吗?”
余忖:“知道,是思想。”
警察:“思想怎么可以丢呢?”
余忖:“思想可以高举,为什么又不能丢呢?”
警察:“你为什么要丢思想?”
余忖:“丢思想,可以吃上公粮。”
余忖不愚,他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工作单位”——监狱,如愿以偿地吃上了公粮。
都是“忠心”惹的祸
有位姓王的老师,想向毛主席表忠心,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买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并请人装在镜框里,兴匆匆地拿回家。由于镜框比较大,他找到了一枚粗大的钉子,钉到板壁上,准备挂镜框。
王老师满心欢喜地抱起镜框时,隔壁家的老师大叫起来,“我家毛主席的脑袋,被你打穿了。”这位老教师还没有脱去“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又糊里糊涂地被戴上“谋杀革命领袖罪”的帽子,锒铛入狱了。
罪上加罪
一个农民老大伯,用卖柴片的几块钱,买了一点盐巴,几条咸带鱼,同时也买了一个毛主席的石膏像。他想,毛主席是个伟人,不能和其它的东西放在一起。于是,他用带子绑住石膏像的脖子,单独挂在扁担的一边,摇摇晃晃地往回走。
他满心欢喜地走到十字路口时,被红卫兵小将设立的“学习毛主席语录”检查站给拦住了,要他背毛主席语录,可他只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些什么。
“毛主席语录你一条都不会背,甚至还想吊死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这叫罪上加罪,你知道吗?”经过红卫兵小将们的狠批猛斗之后,这位目不识丁,甚至连什么叫“反革命”也不知道的老人,竟然莫名其妙地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关押起来了。
瞧,这一家子
一个三口之家,就有三个不同的革命观点。父亲是革造会的,孩子是八二九的,母亲是中间派。他们经常因观点不同而吵得不可开交。有一天,他们仨在一起吃晚饭,说着说着又吵起来了。
母亲:“我告诉你们一条特大新闻:今天上午,我单位一个八二九的人,被革造会的人打得遍体鳞伤。太残忍了!”
孩子:“妈,这是狗咬人,不算什么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哩。”
父亲:“你说老爸是狗,那你不就是狗的孩子,你母亲也成了狗母了。”
母亲:“好了好了,你们不要狗来狗去了,不管孰是孰非,我都是狗母。”
······
他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由小声到大声,由平缓到激烈,闹得一家人又不欢而散了。
凡此种种笑话,不胜枚举,像打、砸、抢等比比皆是。这难道不足以表明“文革期间笑话多”吗?
作者简介:张 荣,男,退休教师,曾获得了“福建省优秀工会主席”、“福建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近几年以写回忆录来打发时间,作品有《沧桑老人的童年故事》六十篇,以及其他散文、小说四五十篇。多半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以及各种美文集。其中有十多篇在全国散文比赛中获过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