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岁月我与李建印将军的
半生战友情
一、初识:威严与智慧并存的“参谋长”
还记得新兵动员大会上。那位肩佩少校军衔,以坦克十二师47团参谋长的身份站在主席台,身姿高大威严,与其他副团职领导相比,肩上的军衔虽不夺目,却凭一身正气自带领导权威,是全团上下既敬畏又爱戴的“特殊存在”,没有之一。干部们怕他工作中不讲情面,战士们敬他严厉之外的亲切,私下里都唤他“大头参谋长”,这称呼里藏着对他超群能力的服气。
他的记忆力至今想来仍令人惊叹。一次战备部署会议上,他面前只摆着一张白纸,却侃侃而谈数小时,逐条缕析,逻辑缜密、条理清晰,会后有干部找公务员要讲话稿,才发现那张白纸竟未着一字。更难得的是,全团千余人列队时,他能叫出每一排每个战士的姓名,甚至记得大部分人的家庭情况。后来他留学俄罗斯、获博士学位、晋升将军,我丝毫不意外,这般“超级大脑”本就该有更广阔的舞台。
二、严管厚爱:军营里的淬炼时光
在李参谋长麾下的岁月,是我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那年寒冬,我的军大衣不慎被窃,山间夜冷,难以成眠。得知是一位三营老兵拿走后,一时冲动,我立刻摇人去三营“讨个说法”。次日全团点名,我被拄拐杖的参谋长点名出列,罚脱上衣站军姿。秋风虽未刺骨,我却双腿发颤,心中惶恐难言。用当下时髦用词就是快“吓尿”了。同受处罚的还有因穿花衬衣违反着装条例的高炮连南连长——在参谋长心中,纪律如铁,官兵一体,绝无例外。
另一次,营领导为改善伙食,命我们放水捕鱼,不料水势失控,淹了邻近坦克车库。参谋长的吉普车迅疾而至,他跃下车,对仅着捕鱼短裤的营领导严词批评。那位同样身为少校的副营职军官,瞬间肃立,双手紧贴裤缝,场面虽窘,却成为全团纪律教育的生动一课。
三、离别赠言:一杯酒中的深意
1993年,李参谋长荣升坦克46团团长,我们营设宴送行。知道他不搞特殊,炊事班用心烹制家常菜肴,其中一道以鲤鱼巧制的松鼠桂鱼,刀工精湛,饱含敬意。
我将菜端至席间,他目光落在我身上,斟满一茶杯酒递来:“你喝了。”语气威严不容回应。我一饮而尽。他随即问道:“余成刚,你可知我对你的好印象是百分之百,如今是百分之九十?为什么?”我顿时面颊发烫,想起昔日因军大衣引发的冲动行为,羞愧难当。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纪律的重量与成长的代价。
四、别后岁月:牵挂与传承
此后,他赴国防大学深造,我亦退伍还乡,联系渐疏,但牵挂常在。听闻他将后进团队带成军区模范,也听闻他在接待上级时,因不识新包装五粮液开瓶方法而传为佳话——“这团长确没喝过五粮液”,其朴实本色,始终未变。
有战友探访归来,说起将军家中陈设简朴,墙上仍挂着“为人民服务”字样。叙谈间,他连问三遍“家中可有困难”,战友方悟此非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关怀。这份深情,令我等动容。
而我也曾有过一次与他近在咫尺却错过的机会。那年他已是坦克十二师师长,我开车回部队故地重游,特意带了一箱伊力特酒想送给他。可到了师部大门口,听战友说他刚开完会,我却突然犹豫了:现在他是身居高位的师长,还会记得我这个小兵吗?这箱普通的酒,他会不会看不上?心里的矛盾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敢进去,那箱酒最后便宜了战友,可这份遗憾,却在我心里搁了好多年。
五、新疆重逢:军礼无声泪满襟
2011年得知李将军来新疆视察部队,期间想见见我们几个新疆籍战友,我激动难抑,第一个赶到会面现场。推开门看到多年未见的老首长,他依旧身姿挺拔、面容亲切,当年的威严里多了几分岁月的温和。我激动地走上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大声报到:“余成刚向首长报到!”他正和身边一位身材高大的领导聊天,见我进来立刻站起身,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余成刚啊,你好吗?”一句话落下,我的眼泪瞬间就涌了上来。后来才知道,他身边那位领导,是新疆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王将军,而他向王将军介绍我时,说的是“这是我的小战友余成刚”。
那天的聚餐,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高光时刻。有五位将军就坐。席间,我们一起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唱坦克十二师师歌,也唱47团团歌,将军与战士的距离,在歌声里瞬间拉近。那一天我喝得酩酊大醉,心里满是幸福的喜悦,连怎么回的宾馆都记不清——后来才知道,是首长特意安排人送我过去的,这份细心,又让我红了眼眶。
送行那天,我们在乌鲁木齐机场贵宾楼前合影,看着他走进贵宾安检通道时,二十几位现役军人整齐地向他敬军礼,他还礼时,目光却落在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敬上军礼,这是一个退伍老战士本能的敬意。自那以后,我们重新恢复了联系,他的每一个消息,都让我由衷为他高兴——得知他在兰州受到领袖接见,得知他添了孙子,我都像自己家的事一样开心
六、退休不褪色:将军的“烟火与温情”
退休后的李建印将军,依旧散发着生命的激情与光芒。战友聚会的视频里,他发言谦逊沉稳,却总能点燃大家的热情;为战友创建的红色教育基地,他带头捐款;为家乡陕西澄城县的樱桃代言,帮家乡百姓增收;闲暇时写的文章,哲理深厚又接地气,回忆离世的老领导、老战友时,字里行间满是深情,甚至会亲临现场送别,那份重情重义,让闻者动容。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西安某小学校门口,经常能看到一位腰杆笔直的老者骑着“三蹦子”接送孙子——那就是李建印将军。他说,这是“还债”,以前工作忙,亏欠了儿子,现在要多陪陪家人。他还总跟人细数“三蹦子”的好处:环保、方便、经济省钱,这份平和的心态,哪里像当年那个让我们见了腿肚子发抖的“大头参谋长”?如今家里又添了小孙女,他成了被小丫头“发号施令”的爷爷,朋友圈里满是含饴弄孙的幸福日常,看着那些照片,我总忍不住笑——原来铁血将军,也有这般柔软的烟火气。
七、半生情谊:纸短情长的“牵挂与祝福”
这份战友情,早已跨越了时空与身份的距离。有一年他在海口过年,我托同事给捎去库尔勒香梨、新疆老酸奶,还有给小孙女的胡萝卜汁——知道他血压高,香梨只敢带少许。没想到他收到后,不仅在朋友圈分享,还特意为我写了首诗《装甲战友情深》:“迪化满街冰雪寒,天涯小屋火焰般。装甲战友同奋斗,钢铁兄弟共登攀。情谊高过祁连山,理解更感文殊浅。民族复兴旗正红,红山海角艳阳天。”这首诗,我至今珍藏在手机里,每次翻看都暖意十足。
他还记着我喜欢文学。回到西安后,一次与贾平凹主席交流时,特意请贾老师为我题写“余成刚先生正”,并签名赠送新书《暂坐》,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受宠若惊,更感动于他时隔多年仍记得我的小爱好。
去年,一位战友在海南旅游时听说将军也在海口,激动地想上门拜访,特意来问我该带什么礼品。我笑着告诉他:“千万别多想,首长不在乎这些,关键是情谊。”战友最终带了家乡的粉条、香肠过去,见面后才知道,将军当时还在新冠恢复期,却依旧热情接待。聊天时,战友说起当年在器械场地受到的鼓励,将军听得认真,还不时补充细节,战友紧张的心情渐渐舒展。午饭时战友想请他去高档餐厅表达心意,将军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事后战友跟我说,那一刻才懂,战友情从来不是靠礼品和排场维系的。
这些年,每逢传统佳节,我们都会用短信互致问候。有一年新年,他给我发了首藏头诗:“余庆新年至,成功元旦喜。刚好则意满,美乐更高福!”藏着我的名字“余成刚”,这份用心,让我开心了一整年。后来我到北京工作,他还特意打来电话,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工作上的注意事项,那些谆谆教导,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前几日,我在《新疆文学》发表了一篇小文,刚转发到朋友圈不到两分钟,就接到了李建印将军的视频电话。电话那头,依旧是熟悉又洪亮的声音:“成刚啊,刚看到你发的文章,标题里‘感怀’错打成‘感坏’了,一字之差,意思可就差远了。”这已是他第二次纠正我这个“文学小兵”的失误,远在西安、早已离休的他,依旧牵挂着我这个老战友。
挂了电话,看着首都窗外的街景,想起与将军相识的这几十年,从军营里的严格教导,到离别后的牵挂问候,再到如今的温情叮嘱,这份跨越半生的战友情,早已像祁连山的雪水,清澈又绵长。它藏在每一次批评里,每一句问候里,每一首小诗里,也藏在我们每一个战友的心里,成为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
余成刚简历
余成刚,新疆石河子市人。1975年出生1991年入伍,任坦克第12师47团坦克一营文书。退伍后历任乌苏啤酒公司新疆区负责人,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机场营销运营总监,现任北京逸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