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庐,自由艺术家,曾就读于专业艺术院校,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在《百度》、《头条》等十余家一网络平台上,可检索到个人简介及书画作品。作品被多家机构及个人收藏。
石庐禅意草书,筑基于中国书写美学之道统,力求开拓新境。业界评曰:深有禅意,自成一家。
石庐国画,尊文人写意画之八大山人、吴缶庐、白石翁为宗师,披流溯源数十载,以探寻中国画之历史文脉及独到意境。以上,是为此生之追求,其余芸芸,一不挂心。



墨韵凝神气,石庐写性灵 —— 品石庐先生书画之美
石庐先生的书画,是一场墨与意的精彩对话,在黑白交织的世界里,尽显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观其画竹之作,最是令人心折。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承载着高洁、坚韧的精神象征,石庐先生笔下的竹,更是将这份神韵发挥到了极致。那竹干,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勾勒,或挺拔直立,如君子傲骨嶙峋;或略有倾斜,似在清风中悠然摇曳,却自有一股不屈的劲道。竹节的刻画,简洁而精准,寥寥几笔,便将竹子“节节高升”的形态与内在的气节感传递出来。竹叶的处理更是妙绝,他以灵动多变的笔触,绘出竹叶的疏密聚散、俯仰向背。有的叶片浓墨重彩,如铁画银钩,尽显力量;有的则淡墨轻染,似有微风拂过,缥缈灵动。整幅竹画,墨气淋漓,却又层次分明,既有着工笔的细致入微,又兼具写意的酣畅洒脱,让竹子的清雅之姿与刚正之气跃然纸上,仿佛能听到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君子之风。


再看其水族题材的作品,如虾蟹、游鱼等,同样充满意趣。画虾时,石庐先生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虾的身躯、鳌足与长须。那虾的肢体,看似随意挥洒,实则精准把握了虾的形态结构,尤其是虾须,柔韧而富有弹性,似在水中悠然摆动,将虾的灵动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画蟹则着重表现蟹的张牙舞爪之态,墨色的浓淡变化,让蟹壳的坚硬质感与蟹爪的锐利之感呼之欲出,仿佛能看到蟹在水底横行的模样。游鱼的画面,更是生机盎然,鱼的身姿矫健,在水中或游或停,墨色的晕染营造出水流的虚幻感,使鱼仿佛真的在水中自在遨游,给人以鲜活的生命律动之感。这些水族作品,没有过多的色彩渲染,仅以墨色便将水中世界的生机与意趣完美呈现,足见石庐先生对笔墨的掌控力与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




画虾,线条简洁却精准把握形态,虾须柔韧有弹性,似在水中悠然摆动,灵动活泼;画蟹,着重表现张牙舞爪之态,墨色变化让蟹壳坚硬、蟹爪锐利之感扑面而来;游鱼图里,鱼身姿矫健,墨色晕染营造出水流虚幻感,仿佛鱼儿正自在遨游,满是生命律动。



石庐先生的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其书法线条,或刚劲有力,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或婉转灵动,似行云流水。字体结构布局巧妙,疏密得当,在提按顿挫之间,尽显书法的韵律之美。而书画结合的作品中,书法与绘画相互映衬,书法的笔墨韵味融入绘画,绘画的意境又通过书法得以升华,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意蕴悠长的艺术氛围。


石庐先生的书画,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土壤,既传承了文人画的精神内核,又融入了自身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感悟。他以墨为媒,以笔为介,在尺幅之间,构建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艺术世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情感的抒发、心性的流露,让观者在欣赏之余,不仅能感受到视觉的美感,更能体会到那份源于传统文化深处的精神力量与艺术情怀,实乃当代书画艺术中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石庐先生的书画,是一场墨与心的深度对话。


石庐先生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线条或刚劲如锥画沙,或婉转似行云流水,字体布局巧妙。书画结合时,书法韵味融入绘画,绘画意境借书法升华,营造出和谐且意蕴悠长的艺术氛围。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