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陈东林教授诗歌的感想
文|党端婧
细细读完了陈东林教授的十首域外诗,感受到作者的高大上,诗境所涉时空那么深远广阔,所容知识那么博大精深,铺篇行文那么新颖,发散的思想那么光芒四射,域外文化与中华文化顺畅连接,大自然与我深情密切相融,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顿生敬意!
下面我从陈东林的《荷马史诗给东方古国的神谕》中来分析它的特点。
这是陈东林教授十首诗中的一首。
从特洛伊古城到黄河东岸
当阿喀流斯的愤怒点燃爱琴海的浪涛
东方的黄土上,项羽的剑正劈开巨鹿的烽烟。
一个为荣誉而战,
一个为家国而亡一一
英雄的血,
原来同是战场淬炼的火焰。
荷马说
看那赫克托尔,
为城帮披甲至死
东方的竹简却刻着“忠孝”二字,
比青铜更沉重。
可谁说奥德修斯的智谋,不曾替入诸葛亮的羽扇?
希腊的箭矢穿透千年,
落在《史记》里,
成了刺客寒光凛凛的匕
首。
特洛伊的十
年,
用木马藏起刀锋,
东方的《秦风》却低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西方人将战利品堆成史诗的韵脚,
东方人把骸骨埋进《国风》的黍离之悲。
荷马描绘血泊中翻滚的盾牌,
《诗经》只留下战马嘶鸣的剪影
一一
一个用伤口呐喊,一个用沉默祭奠。
原来战争的面具下,
希腊的“力”与东方的“仁”,
都是人类向死而生的铭文。
当奥德斯修用绳子捆住海妖的歌声,
东方的川流上,
老子正骑着青牛穿越函谷关的迷雾。
一个用诡计量丈归途,
一个用“无为”包揽天地。
……
希腊的酒神醉倒时,
屈原的《天问》正沉入汨罗江的江底。
盲诗人弹拨七弦琴,唱出“长了翅膀的话语”,
东方的篆字里,
飞燕正衔走《关雎》的韵脚。
一个将神谱铸成12枚奥林匹斯金币,
一个把风雅、颂熔作青铜的钟鼎。
荷马的明喻是海浪撞击礁石,
《楚辞》的香草在孕育中化为云霓。
当但丁迷失在希腊的隐喻森林,
李白的月亮己浸透敦煌的墨色一一
《荷马史诗》与东方《离骚》,原是同一颗星辰坠入不同方言的河床。
……
荷马史诗不是西风东渐的箭,
而是早被季风播撒的杂交稻种一一
在阿波罗的金箭与后羿的箭囊之间,
在赫拉的嫉妒与妲己的狐火之间,
人类用同样的黏土,
捏岀恐惧,爱与永恒的谜题。
今日,当黄河水映照爱琴海的星图,我们终于读懂:
所有文明都是特洛伊的残垣,
所有史诗都是同一场大火中一一
涅槃的凤凰。
东方的传奇与西方的史诗,
不过是一片陶罐的正反两个方面。
认真拜读陈东林的诗,感受到:
1、陈教授的诗有宏大的叙事视角。他的作品以宏观视角探讨宇宙、历史与人类命运。此诗以《荷马史诗》的宏大叙事为蓝本,延伸至东方古国的文化脉略,展现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2、哲理与意象交织。
陈教授的诗歌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如命运、文明、兴衰)与具体的意象(如星辰、古国遗迹)相结合,引发读者对未来的思考。
3、陈教授的诗歌多是基于他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和对诗歌创新的追求。他的创作体现了对传统诗歌的突破和对当代社会、科技、哲学的深度思考。
4、现实与想象共存:既关注现实社会,又充满奇幻想象,(如生物高科技把我变成一条深海人鱼),在虚实之间拓展诗歌边界。
陈东林教授作为大雷霆派诗歌的创始人,其诗歌突破传统诗歌框架,融会多元元素,探索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新可能。
【作者简介】:
党端婧,祖籍西安蓝田,硕士,高级政工师,退休航天人,诗人。系陕西诗歌学会、西安金石诗歌协会、陕西省职工作协、澳华诗艺、航天四院文学协会等组织会员,任陕西汉唐艺术社社长,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常务理事,丝路文化院外宣部主任,蓝田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天朗艺协常务会长,诗韵雅集白领艺术俱乐部文化顾问,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汉唐诗社编审,澳华诗艺执行主编。
著有《云端之歌》《砚田水韵》《三国演义百字诗华》《词海凝韵》《西游记百字诗华》等5部诗集。《华山赋》《秦川秋》《少华山赋》《大雁塔赋》《秦岭仙羽》《望南天》等诗歌,曾在国内外获金奖、银奖、金笔奖等诸多奖项。代表作《华山赋》《望南天》《秦川秋》小说《落霞》。有诗歌收入《全球抗疫诗选集》《陕西诗歌选集》《诗海》《金声玉振》《金石文典》《穆柯寨大典》《艺坛》《金石文化》《世界诗人》《丝路诗刊》《金榜头条》《人民日报》《文化艺术报》《陕西工人报》《作家报》《澳华诗艺丛刊》《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剑魂》等书籍及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