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广州人大“数字赋码”实践,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池朝兴
2023年3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一项创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对全市604个代表联络站统一编号赋码,让代表联系群众、群众找代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两年过去,这一创举已逐步建立起“群众扫码反映问题、代表接待提出建议、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这一创新实践值得点赞。它不仅是数字技术在人大工作中的巧妙应用,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体现。通过简单的“扫码”动作,群众与人大代表之间的沟通渠道被彻底打通,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评价的具体实践。
广州人大的数字赋码举措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
其一,它降低了群众反映问题的门槛。过去,群众想要联系代表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如今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快速找到对应区域的代表联络站,表达诉求、提出建议。
其二,它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处理机制。从群众反映问题到代表提出建议,再到政府部门的交办督办和最终反馈评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流程,确保每一个声音都能得到回应,每一个问题都有跟踪落实。
其三,它增强了代表的履职效能。通过这一平台,代表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听取民意,更精准地提出高质量建议,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广州的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同样能够重塑民主参与的形式与体验。当人大代表联络站有了“数字身份证”,当民意沟通插上“科技翅膀”,民主的过程变得更加透明、高效、接地气。
这一创新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又一先行先试举措,为其他地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期待广州人大继续完善这一机制,让数字赋码的“小切口”带来民主实践的“大变化”,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这片热土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