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顺德作协发言稿有感——笔墨春秋映月明
文/谦坤 图/许可
窗外的月,渐染圆润的清辉;案头的灯,暖照满室的银发。在这中秋与国庆相约的佳期,我怀着后学的虔敬,只能在穗看朋友圈,欣赏徐总的精彩发言。这是一场关于文学、岁月与生命的交响。
他们不是普通的座谈,而是一片“笔墨春秋”的星图在此熠熠生辉。座上诸位,多是文坛着宿,顺德文学的拓荒人。岁月虽在他们的发间落下了霜雪,却在他们的眼眸中点亮了不灭的星辰。虽距百里,感觉就在眼前。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岁月的重量,而是生命勃发的朝气——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无法被年岁禁锢的青春。
他们的言谈,如秋日静美的潭水,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蕴藏着生活的全部智慧与豁达。数十载光阴流转,未曾磨灭他们对文字最初的赤诚。那一份“孜孜以求”,已不再是书斋里的苦功,而是化作了一种生命的状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笔耕不辍,于他们而言,如同呼吸一般自然,是灵魂与这个世界最深刻的对话。我仿佛看见,时光的长河里,他们是一群快乐的舟子,以笔为桨,从容地向着文学的深处漫溯。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言语间流淌的无私大爱。他们曾为作协的成长呕心沥血,如今,关切的目光又温柔地投向了我们这些后来者。他们毫无保留地捧出毕生积累的写作经验,像传灯的智者,唯愿后辈手中的光能更亮一些。他们殷殷叮嘱,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这朴素的八个字,是他们用一生验证的真理。唯有双脚沾满泥土,文字才能生出扎根大地的力量,开出被人民喜闻乐见的花朵。
席间,他们悄悄算了一笔关于生命的账目:在座的“80后”老作家竟有六位之多,从八十又一,直至望九之年。这岂非是文学创造的生命奇迹?我顿然了悟:文学,不仅是记录生命的艺术,更是滋养生命的甘泉。思绪与情感在笔端常新常流,便如为心灵寻得一泓活水,精神因而矍铄,生命因而长青。这或许就是“越写作,越长寿”的奥秘所在。他们对文学的热情,早已超越了兴趣与职业,熔铸为一场一生一世的痴心眷恋。
静坐家中,能够感受到他们肩头沉甸甸的份量。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坚,何以自处?唯有以诸位先生为明灯,不负这伟大的时代,不负作协的栽培。像他们一样,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为文,在生活的沃土中深耕细作,写出无愧于心的篇章,并力所能及地,为这个文学的大家庭佳作做好宣传,让文学的养分滋润更多优秀的人。
值此双节同辉之际,请允许我奉上最诚挚的祝福:愿各位敬爱的老作家,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节日快乐,福寿安康!
今夜,月光与文心交汇,共同照亮了大家脚下这片热土,也照亮了前方无尽的笔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