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303
山河回响:一个军工二代的岁月独白
苑 利
我的生命,是从TNT的硝烟味里开始的。在辽阳375厂,硫磺与理想在空气中交织,那种独特的气息,至今仍在我的血脉里奔涌。375、5805、9363——这三个神秘的数字,如同刻在骨骼上的密码,编织成我一生的轨迹。
父母是第一代军工人,都是中共党员。他们的信仰,就像375厂区那永不熄灭的炉火,照亮了我最初的人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子弟学校的朗朗书声里,我完成了军工二代最质朴的启蒙。
1983年的夏天,9363厂的生产线上,机床如战鼓擂动。我的双手在技术大比武中舞动,汗水在图纸上晕开青春的花。当山东省军工局"新长征突击手"的奖状落入手中,我触摸到了一个时代滚烫的脉搏。那些年,我们把青春浇铸进每一个零件,让理想在车床的旋转中淬火成钢。
而在5805厂,我完成了生命的又一次锻造。从1992年到1997年,整整五年,每周都有一个夜晚,我与另一名职能处室管理人员(厂长、副厂长也值过班)在总厂生产调度室值守。那些无偿奉献的夜班,那些亮到凌晨的灯火,见证着像我一样众多军工人最炽热的忠诚。
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为了证明: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真的有这样一群人,把个人的理想熔铸进工厂的命运,用最朴素的坚守,书写着最坦荡的诗篇。
群山可以作证,这些深 藏在腹地的工厂,如何将一代人的青春浇铸成历史。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身影,用肩膀扛起整座大山,用背篓盛满赤子之心。在"散、山、洞"的号令下,前辈们硬是在荒山野岭间,为年轻的共和国筑起了最坚硬的铠甲。
然而,历史的洪流终究要改道。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山岭,我们这些深藏在山腹的"铠甲",最先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在9363厂,我亲眼目睹车床的歌声渐渐嘶哑,工具箱里积满了时代的尘埃。那些曾经精准无比的设备,最终在市场的浪潮中沉没。
而在5805厂,作为节能计量处处长,我亲手记录下最后一组数据,看着锅炉慢慢冷却,厂房渐渐沉睡。指针停止摆动的那一刻,仿佛一个时代在我们眼前缓缓落幕。
如今的5805厂,已改建为人文纪念园和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只有那面残存的断墙,还倔强地站立在那里,像一个永不屈服的老兵,守望着曾经的荣光。
但生命,总能在废墟中开出最美的花。
你看9363厂的旧址上,三线军工红色教育基地正在破土生长,就像从裂缝中探出的天光,温柔地照亮新生的苔藓。我俯身拾起半块焦黑的耐火砖,抚摸那面残存的断墙。它们轻得仿佛随时会随风散去,却又重得让我的双手颤抖——
这哪里是砖石?这分明是一代人的青春,被时光压缩成的永恒;这分明是一个时代的信仰,在废墟中开出的永生之花。
风再起时,我听见了山河的回响。那些消逝的轰鸣,早已化作我们血脉里的歌;那些沉睡的厂房,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
前路尚远,但身后的灯火永不熄灭。带着大山的坚韧,怀着钢铁的意志,我们继续前行。因为三线不只是一段历史,更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原乡,是刻在骨血里的信仰。
当夕阳为老厂区披上金色的袈裟,我终于明白:所有逝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就像那棵扎根在岩石缝里的树,每一片新绿都是对过往最深情的告白。
而我们这些军工二代,仍在用一生的步履,续写着那部用青春与山河写就的史诗。这史诗,同时在375、5805、9363及所有带着军工番号的土地上,永恒传唱,生生不息。
①图是375厂③④⑦图是9363厂(洞中车床操作者是我本人,⑤⑥⑧图是5805厂
作者简介:苑利,中共党员,大专,工程师,军工二代,出生并成长于辽宁省辽阳市国营375厂,后随父母调入山东省济南市囯营5805厂,1982年毕业于山东省军工技校,分配到国营9363厂工作,1984年考入山东省电大,在省直新华班脱产学习三年,毕业后任9363厂质检科计量和产品质量技术员,1991年~2015年在国营5805厂工作,先后任节能计量处技术员、处长,1995年任<中国质量报>通讯员,<标准.计量.质量>杂志通讯员,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歌词、企业管理文章、通讯等,现退休。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