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垫江县东部高安镇与沙河乡交界处,距县城30余公里,主峰海拔1063米,系精华山主峰,别名宝鼎山、鸣凤山,为市级森林公园。宝鼎山不仅以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它自唐朝以来就已成为了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篇。每年四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宝鼎山,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宝鼎山的山林间,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悄然上演。杜鹃花如火如荼地绽放,将整座山装点成一片绚烂的红海,仿佛天边的晚霞洒落在人间。这里没有喧嚣的都市节奏,只有山风轻拂、花影摇曳的宁静与美好。杜鹃花的盛开,不仅是一场自然的奇迹,更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
梁欢的《宝鼎杜鹃赋》,宛如一幅绚丽多彩且韵味悠长的画卷,在文字的经纬间勾勒出宝鼎东山那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盛景与深邃意境,令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着自然与人文交织出的璀璨华章。
“五尊宝鼎,雄峙东山;百丈翠峰,直连苍昊”,寥寥数语,气势恢宏,开篇便勾勒出宝鼎东山雄伟壮阔的地貌轮廓,将山的雄浑与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长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兹天地之灵根,蕴日月之精奥”,赋予了此山超凡脱俗的神圣感,仿佛它是天地精华的汇聚之处,承载着无尽的神秘与魅力。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聚焦于杜鹃花,“鹃花树树,溢彩流光;锦簇团团,香浓春好。紫漫红深处,惠风惠我和香;铺山盖岭间,重色重花共老”,细腻地描绘出杜鹃花盛开的盛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如锦似绣,色彩斑斓,红的似火,紫的如梦,在微风的轻抚下,花香四溢,与山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不胜收的春日画卷,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浓郁的花香,感受到那热烈的春意。
“于是云峰流艳,三千尺馨香飞浮;花瀑映霞,一万年红紫相并。鹃国之灵种,不与俗沾;炫彩而夺眸,只身秀挺。艳盖渝东,名出宝鼎”这段文字,进一步将杜鹃花的美丽与独特推向了极致。作者运用夸张与比喻的手法,把杜鹃花的绚烂比作云峰流艳、花瀑映霞,那香气仿佛能飘散三千尺之高,红花紫花交织如瀑布般壮观,历经万年而不衰。强调其乃“鹃国之灵种”,超凡脱俗,卓然不群,在渝东大地独树一帜,以艳丽的姿态闻名于世,字里行间满是对宝鼎杜鹃的赞美与崇敬之情,让读者对这片花海心生向往。
“长与松风结伴,不羡莺歌燕舞。群山作友,有胜景清吟;古刹为邻,沐禅韵法雨”,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意境。杜鹃花与松风为伴,不慕繁华喧闹,与群山相友,共享清幽美景,又与古刹相邻,沉浸在禅意的氛围中,使其更具一种空灵、圣洁的气质。“绝顶登临,羡山羡水还羡花;风流过眼,尽情尽兴难尽数。山间颜色,可生佳章;岭上花香,只慰李杜”,作者站在山巅,俯瞰山水花景,心中满是赞叹与羡慕,那山间的美景、岭上的花香,仿佛能激发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即便是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学巨匠,也会被其陶醉,进一步凸显了宝鼎杜鹃的魅力与价值。
在描绘杜鹃花的品质时,“大红大紫,非复初愿;粉蕊素心,何似凡妍。向日而生,览云霞之灿;枕山以居,伴清风而眠。寂寞开无主,风度自翩翩。不论秋冬春夏,长此岁岁年年。春色融融,山花娟娟”几句,赋予了杜鹃花高洁的灵魂。它虽绽放出大红大紫的绚烂色彩,但这并非它的初衷,它有着粉蕊素心的纯净本质,不与其他凡花争艳。它向着太阳生长,欣赏云霞的美丽,依山而居,与清风相伴,在寂寞中独自绽放,风度翩翩。
结尾的诗歌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再次描绘了宝鼎东山的独特风光,表达了作者在春光的召唤下,踏上登山之旅,沿途欣赏着美丽的自然景色,即使山路崎岖也不畏惧。那野草新花、奇松枯藤构成的自然画卷,让作者自许为风流客,沉浸在这山水之美中,忘却了尘世的纷扰,不羡仙境的超脱,进一步深化了对宝鼎东山及杜鹃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把整篇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从艺术手法上看,梁欢的这篇赋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描绘山景到聚焦杜鹃花,再到阐述其品质与周边环境,最后以诗歌总结升华,一气呵成,逻辑清晰。同时,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洗礼与启迪,让人们领略到了宝鼎杜鹃的绝美风姿,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