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
文/李广昌
每当清晨我攀登正东山的魁星塔,路过正觉寺,望见路旁那一丛丛长势旺盛的苧麻,总会想起村里一位被称作祖婆的老人,以及她家菜园边种的那一排苧麻。农闲时节,她便剥取苧麻皮,搓成纳鞋底的麻线,格外结实耐用。我也是从她那里第一次听说,苧麻皮竟能治疗骨折。半个世纪过去,祖婆已离世数十年,可只要看见苧麻,她的身影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脑海之中。
苧麻,属荨麻科,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其名始载于《名医别录》,以“苧根”入药。植株高可达两米,茎多分枝,密生粗毛。叶互生,阔卵形,先端渐尖或呈尾状,边缘有锯齿,叶面粗糙,背面则密被白色绒毛。夏季开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排列成下垂的圆锥花序,常位于雌花序下方;雌花簇生成球状,再组成圆锥花序;花小,淡绿色。秋季结出瘦果,果小而有毛。根部切断后有粘液流出。
苧麻常见于村旁、路边、山沟、墙角,也有人工栽培。
其别名众多,有野苧麻、天青地白、白麻、青麻、绿麻、家麻、野麻叶、土苧麻等。
在饥荒年代,人们曾以苧麻的叶和根作为辅助食物。而在药用方面,苧麻可谓全身是宝——根、茎皮、叶、花、梗皆可入药。
苧麻根味甘,性寒,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以及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便淋沥、痈疮肿毒、虫蛇咬伤等症。
苧麻皮味甘,性寒,可清热凉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适用于瘀热心烦、产后血晕、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胎动不安、乳房胀痛等。
苧麻叶味甘、微苦,性寒,功能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用于咯血、吐血、血淋、月经过多、外伤出血、跌打肿痛、脱肛不收、丹毒、疮肿、乳痈、湿疹、蛇虫咬伤。
苧麻花味甘,性寒,能清心除烦、凉血透疹,主治心烦失眠、口舌生疮、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等。
苧麻梗或带梗的嫩叶味甘,性寒,具散瘀解毒之效,可用于金疮折损、痘疮、痈肿、丹毒等。
民间应用智慧:
外伤出血:苧麻叶适量,晒干研末,撒于患处,外加包扎。
骨哽咽喉:鲜苧麻根捣极烂,绞取自然汁,频频含咽;或鲜苧麻根入口嚼烂,频咽其汁。
咳血:苧麻根配白茅根,水煎服。
关节扭伤:鲜苧麻根、韭菜根、乳香、黄栀子各适量,共捣烂外敷。
跌打损伤、痈肿初起:鲜野苧麻根适量,洗净切碎,加麻油与甜酒酿同捣烂敷患处;另取鲜根捣汁,酌加甜酒调服。
颜面丹毒:鲜野苧麻根捣烂绞汁,涂搽患处,干则再涂。
骨折:苧麻根切碎,与煅龙骨末同捣极烂,加红砂糖调匀,敷于整复后的伤处,夹板固定。
毒蛇咬伤:鲜野苧麻枝头嫩叶捣烂绞汁,酌加甜酒调服,药渣敷伤口周围。
漆疮:苧麻茎上皮适量,水煎温洗,洗时避风。
臁疮:五月五日收晒干的苧麻叶贴患处。
骨髓炎:鲜苧麻叶捣烂敷患处,至脓尽为止。
麻疹未透:苧麻花适量,水煎服。
丹毒:苧麻嫩茎叶捣烂榨汁,涂敷患处。
先兆流产:鲜苧麻根、仙鹤草、猪瘦肉,水炖,服汤食肉。
尿血:苧麻根适量,水煎服。
脱肛:煨苧麻根与糯米饭各适量,捣烂外敷。
阴性肿毒:鲜苧麻根、癞蛤蟆、黄栀子各适量,加米酒少许,捣烂外敷。
跌打伤肿:苧麻干皮烧灰存性,米酒冲服。
苧麻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收录以来,历版药典均有收载,可见其药用价值已获国家认可。然而在当今中医临床中,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反在民间仍保有其生命力。是因疗效未受充分重视,还是受制于现实利益结构?我们不愿简单定论。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中医药振兴步伐的加快,像苧麻这样兼具传统智慧与实践价值的药材,必将重新被看见、被运用、被传承——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继续守护人们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