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理事平台新书推荐
夜访长安
文丨祥云
暮色四合时,我站在大雁塔脚下向南眺望,看灯火如星子般缀满长街在暮色中渐次苏醒。这便是大唐不夜城了——一条流淌着盛唐遗韵的光河,北接玄奘广场,南抵唐城遗址,两千一百米的中轴景观大道犹如时光隧道,藏着“九天阊阖开宫殿”的旧梦,将游人带回那个万国来朝的黄金时代。
行走其间,飞檐斗拱在灯影中舒展,似丹青妙手勾勒的轮廓。贞观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唐太宗跃马扬鞭检阅的雄姿犹带“贞观之治”的雄风;开元广场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雕塑相对而立,仿佛诉说着“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缱绻。这些石与铜的造像,非是冰冷的复刻,而是历史长河打捞起的碎片,每一道纹路都刻着长安的呼吸。
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些穿越时空的相遇。穿齐胸襦裙的少女莲步轻移,裙裾翻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幻象;卖胡饼的老汉一声吆喝,恍惚间西市胡商驼铃叮当。在诗灯区,指尖轻触李白的衣袂,便听得“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放;杜甫的灯箱亮起,又吟出“烽火连三月”的苍凉。这般古今相照,恰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喟叹,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夜色渐浓时,整条街化身为一场流动的盛宴。《再回长安》的实景演出在广场上演。光影交织间,舞者广袖盈风,再现千歌万舞不可数;不倒翁美女眼波流转,与游人执手的刹那,定格成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温柔。这些沉浸式表演,让盛唐文化从史书中走了出来,有了温度与呼吸。
然而,在这极致的繁华背后,我更喜欢寻找那些安静的角落。站在任何一个路口向北望去,总能看见大雁塔沉稳的身影,六百余载风雨未改其姿。——这座始建于652年的古塔,像一个睿智的老者,静观脚下的人间灯火,也望着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旧日长安。现代的光影盛宴与千年的历史遗迹在此对话,恰似今人复今古,共此一明月的对话。
穿行在这片灯火辉煌中,我突然明白:大唐不夜城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它复原了唐代建筑,更在于它捕捉到了那个开放、自信、包容的盛唐精神。这里既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恢弘气度,也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烟火人间。它用现代的方式,唤醒着我们血脉深处对盛唐的文化记忆。
或许,这便是长安的魔力——它让历史不再是故纸堆里的墨迹,而是满堂花醉三千客的鲜活。当子夜的钟声响起,离开这片璀璨时,我频频回望。这不只是一次旅游体验,更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之旅。那灯火曾照亮过李白醉过的月色,也终将照亮我们寻回的文化乡愁,更是一个民族曾经达到的文化高度,以及我们对文明复兴的美好期待。
知者理事赏读
《夜访长安》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历史感的散文,作者祥云以夜晚游览西安大雁塔、不夜城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盛唐文化的魅力与现代西安的繁华。
文章以“夜访长安”为主题,通过夜晚的灯光、建筑、人物等元素,将现代西安与盛唐文化紧密相连,既有对盛唐文化的追忆与赞美,也有对现代西安繁华的欣赏。文中从大雁塔的暮色到贞观广场、开元坊、诗灯区等场景,展现盛唐文化的缩影。如“灯火如星子般缀满长街”“大雁塔如沉默的智者”,赋予景物以生命。文中引用多首唐诗,既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文化韵味。
《夜访长安》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带领读者感受盛唐文化的魅力与现代西安的活力。
知者理事赋嵌名祥云临江仙一首,以期同乐。
临江仙•夜访长安
灯火星垂唐阙外,祥云夜访天街。雁塔钟声入梦来。霓裳惊旧曲,胡饼唤新醅。
醉指诗灯寻李杜,今宵共月徘徊。盛唐风骨未尘埃。一城光似水,犹照古人怀。
盛欣夫青墨鱼瓷艺术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