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湖的老地名》
文/管典恩 肖干清
湖北省国营朱湖农场(办事处),地处江汉平原下游北缘,是孝感市孝南区最南端的一颗明珠。这里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朱湖糯米”的核心产区,更因朱湖国家湿地公园闻名遐迩。这片草茂林丰的湿地,如一枚翡翠镶嵌在广袤平原之上,既展现出自然的绚丽,也镌刻着朱湖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足迹。
一、地理环境:水网编织的家园
朱湖的地形,是水的杰作。北枕府河(亦称涢水),其水发源于随州大洪山,自西向东流经云梦,进入孝南境内;南依沦河(汉北河的重要支流),被朱湖人亲切称作“饮水河”,与武汉市东西湖区隔岸相望。澴河则被孝感人尊为“母亲河”,它自河南罗山奔涌而下,经大悟、广水、孝昌,在孝南区卧龙乡长征村与府河交汇,流经朱湖湿地向东南蜿蜒汇入长江。府河与沦河如一双温柔的臂弯,将朱湖轻拥入怀,既为农田输送滋养生命的“乳汁”,又筑起抵御洪魔的天然屏障。
(朱湖街区。)
这片土地属于古云梦泽东北一隅,系典型的冲积型平原湖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丰富的水系,也曾让这里饱受水患之苦:芦苇丛生、杂草疯长,血吸虫肆虐,四汊、五台分场的大片区域曾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无人区。直至1959年,孝感地区行署组织汉川、云梦、应城、孝感、黄陂五县15.4万名民工,自带铺盖行李,安营扎寨,肩挑背扛,历时数月掘土筑堤,大堤拔地而起,后逐年加高培厚,筑起雄伟壮观的“防洪长城”。勤劳勇敢的朱湖人民,接过治水的接力棒,砍柴除害,围湖造田,挖渠植树,铺路建桥,终将这片“水窝子”逐步建设成沃野富饶的鱼米之乡。
二、建场历史:移民汇聚的大家庭
据场志记载:1959年10月22日,国营朱湖农场正式成立。建场初期,场域总面积115000余亩(76.7平方公里),设东山、南阳、四汊、叶台、五棚、塘口六个分场。四汊集镇是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1960年5月4日,经省委批准,将梁贵台至二道河以东的30407亩土地划拨给部队建八一农场,同年将东山分场(2500亩承雨面积)划拨给省外贸局和孝感县合办原种场。1961年,龙店、卧龙、云梦、汉川、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等地的17000余亩插花地陆续划出。
朱湖早期的场民构成多元而复杂,既有解放前后散居于(并非同时存在的)东山乡、卧龙乡、高桥乡、塘口乡、协和乡、辛安乡(今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的原住民,他们扎根于此,守望着这片土地;也有建场时从龙店人民公社(现毛陈镇)、卧龙人民公社(现卧龙乡)等地迁来的居民,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憬;更有因支持水库建设举家搬迁的现孝昌县周巷镇滑石冲移民,以及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支援农场建设的干部职工。
(朱湖便民服务中心。)
建场后,农场逐步按区域划分为四汊、五台、塘口、洋湖四个分场和总场所在地——四汊集镇五大板块,下设29个生产大队,136个村民小组,场直企事业单位40家。
建场初期,分场被简称为一、二、三、四分场,大队则依据各分场的生产队数量及顺序编排。如今,朱湖湿地与耕地交织成60平方公里的绿色画卷,八十年代人口高峰期,全场居民达7600余户、24000余人。
朱湖最鲜明的标签是“移民村”。这里宛如一个微缩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场民来自五湖四海,姓氏多达213个(以父系传承为主,含外地嫁入女性),其中王、李、饶、肖、刘等姓氏人口过千,另有37个姓氏人口超百。不同的口音、多样的习俗在此交融碰撞,而每一个村塆名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藏着一段独特而温暖的故事。
三、地名印记:刻在大地上的记忆
据清初地理历史学家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记载:“县西十里有朱思湖。”1959年所编《孝感简志》记载:“珠沼湖,位于龙店区东山乡。”依据朱湖曾用名包括朱思湖、珠湖、赵湖、珠沼湖等,1959年围垦建场时,定名“孝感县国营朱湖机械农场”,1979年更名为“湖北省国营朱湖农场”。2001年成立“孝感市孝南区朱湖办事处”,组织机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朱湖地标。)
村塆名与其它地(物)名,多无明确史料记载,主要依靠民间口耳相传,代代沿袭。据不完全统计,全场共有99个自然塆名称,绝大部分是本地自然形成的村落,少部分源自府澴河改道时河滩上的移民,以及毗邻的卧龙、毛陈等地迁入户的原籍村塆名称。建场后,因村庄集并和居民异动,又出现了“一湾多处”的塆名重叠现象,重叠塆名数达33个。例如,洋湖分场团结生产队的“旌家塆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分住户迁至叶台,一部分迁至先锋一、先锋二,由此造成“一塆四居”的有趣情况。此外,全场地(物)名繁多,本文仅选择性地记录了部分地名与部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设施名称82个。
这些共涉及38个字的朱湖名称、村塆名称、地(物)名称的末字,似一组独特的密码,蕴含着各村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地点命名的如塆、垸、山、湖、河、口等;以方位命名的如上、头等;以建筑物命名的如门、馆、桥、闸、牌等;以地貌命名的如沟、渠、滩等。它们如同一个个生动的符号,诠释着朱湖人民与这片土地相依相存、共同奋斗的动人故事。
最朴素的命名逻辑,往往最能体现生活的痕迹:用姓氏标记定居点,便有了张家台子、王家门、冷家塆上,肖家台子,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迁徙与扎根;以地貌标识方位,便有了张家山、简家河口、管家堤埆,这些名字如同精准的坐标,记录着先辈们对生活环境的细致认知。这些看似平凡的名字,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线,将人与土地紧紧相连——某个塆子因首居张姓而得名,某座桥因便利某村村民过河而建(如协和桥),就连沟、渠这样的小地名,都记录着先辈们引水排涝的智慧与艰辛。
四、变迁与铭记:消失与留存的辩证
岁月是无情的“更名者”。1959年府澴河改道时,郑家畈、徐家台子、肖家大塆等村落因位于规划河床内,不得不整体搬迁至安全地带,老地名随着故土的淹没,渐渐融入府河湿地的肌理之中。七八十年代,农场推行新农村改革,四汊、叶台、长塆、黄家山、先锋等多个试点村实行村庄集并,吸纳了二十多个自然塆的搬迁户,形成了若干成建制的生产大队。曾经熟悉的生活痕迹被开垦为连片的良田,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房屋、老堤坝、老道路,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近年来,在国土综合整治中,道人闸、张家上头、肖家地塆等村塆及河塘堤坝被夷为平地,老地名连同童年的欢笑、夕阳下的剪影,也渐次模糊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
(府河。)
但有些东西,如同夜空中永恒的星辰,永远不会消逝。当老人们在晒谷场上围坐在一起,说起“郑家畈的稻子最香”“肖家大塆的柿子很甜”时,他们的眼中会闪烁出温暖的光芒,连忙翻出泛黄的老照片,那些依稀可辨的河道走向、被时光冲淡的地名,依然在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着温度。
这些老村塆名、老地(物)名,是朱湖人民抗击洪水的勋章,见证着他们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是围湖造田的生动见证,记录着他们用双手开垦出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更体现了他们扎根湖区建设家乡的坚强意志,承载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热爱。正如湿地中的芦苇,始终记得水的方向。朱湖人的记忆里,永远留着这些老地名的方位,那是他们心灵的归宿,是乡愁的寄托。
五、名落乡笺,朱湖“四名”实地志
为了系统留存乡土记忆,笔者根据自己的长期生活积累,近期还走访了二十多位老干部职工,对全场村塆名、地(物)名进行了调查核实。汇总显示,全场共有朱湖名、队(村)名、塆名、地(物)名共227个。其中朱湖名10个,队(村)名29个,自然塆名99个(不含重叠),标志性地(物)名89个。
分布情况如下:
——朱湖农场
朱湖名称10个:朱思湖、珠湖、赵湖、珠沼湖、国营朱湖机械农场、湖北省国营朱湖农场、孝南区朱湖办事处、四汊集镇、塘口集镇、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朱湖国家湿地公园。)
地(物)名19个:澴河(支流)、府河、沦河、塘口河、二道河、主干渠、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八一部队农场(融通公司孝感农场)、省化工农场、190部队生产基地(群二)、府河南堤、沦河北堤、孝感二水厂、朱湖泵站、汉宜公路(G347国道)、菱角湖路,还有新建的S112朱辛路、遇仙路、在建的S109孝汉一级公路。
——四汊分场(社区)
1、群一生产队
塆名12个:郑家大塆、丁家下塆、肖家塆、姚家塆、额头塆、苏梁馆、曹馆、周邬馆、戴家四屋、戴家八屋、汤家老屋、梁家畈。
地名1个:梁友贵台子。
2、群二生产队
塆名8个:郑家畈、额头塆、戴家四屋、魏馆、杨陈塆、姚家塆、何庙集、发财垸。
地名5个:苏家墩子、管家路口、四汊河闸、主干渠桥、主干渠闸。
3、四汊生产队
塆名8个:上郭杨塆、下郭杨塆、中家台子、杨家滩、李家茨林、肖家大塆、管家堤埆、涂家门。
地名1个:四汊河。
4、朝阳生产队
塆名2个:发财垸、卧龙潭。
地名1个:益兴垸。
5、南阳生产队
塆名3个:饶家下屋、池宋塆、李家门。
6、向阳生产队
塆名3个:饶家下屋、李家门、梁家砦(白龙潭)。
——五台分场(社区)
1、五棚生产队
塆名4个:饶家塆、涂家牌、郭家塆、五棚。
地名3个:五棚、横沟、高桥
2、工农生产队
塆名6个:何“滞”口、饶家剅子、饶家河、余家庙塆、冯家台子、袁家台子。
3、联盟生产队
塆名4个:王家门、余家庙塆、杨家台子、四方台子。
4、和平生产队
塆名3个:柏枝树塆、郭耳涂塆、绺子塆。
地名3个:胡家山、陈家河、和平桥。
5、三合生产队
塆名3个:万家牌、饶家河、鲁家台子。
地名1个:万金湖。
6、叶台生产队
塆名5个:余家庙、毛家剅、肖家台子、旌家塆上、冷家塆上。
地名2个:熊家台子、叶台桥。
7、长塆生产队
塆名2个:简家长塆、丰山滑石冲(移民)。
8、菱角湖生产队
塆名2个:池宋塆、塘口。
地名1个:菱角湖。
9、鱼尾生产队
塆名5个:王家门、饶家河、万家牌、冷家塆上、塘口。
地名1个:鱼尾。
10:黄家山生产队
塆名2个:柏枝树塆、郭耳涂塆。
地名2个:黄家山、黄山寺(弥陀寺)。
——塘口分场(社区)
1、白垸生产队
塆名4个:菜园子、刘家(嘎)北上、饶家塆上、王家台子。
地名2个:白家垸、“户”北垸。
2、塘口生产队
塆名5个:温家台子、汪家台子、左家台子、陈家台子、塘口。
地名3个:塘口、春家阁、塘口桥。
3、双合生产队
塆名4个:戴家台子、孙家台子、易家台子、熊家台子。
地名2个:戴家垸、典型垸。
4、协和二生产队
塆名3个:张家山、贺家台子、高家台子。
地名1个:张家山。
5、协和一生产队
塆名3个:刘家台子、李家台子、李家白屋。
地名1个:河口。
6、协和生产队
塆名6个:张家台子、涂家台子、罗家台子、李家台子、贺家台子、李家砦。
地名6个:白家山、农芒山、当芒山、王家山、协和垸、协和桥。
7、四棚生产队
塆名3个:四棚、陈家台子、汪家台子。地名3个:四棚、涂家沟、太元山。
——洋湖分场(社区)
1、先锋一生产队
塆名9个:肖家小塆、梁家砦、严家门、漆匠塆、越堤塆、牛栏屋、管家堤埆、下郭杨塆、旌家塆上。
地名7个:高台寺、同心垸、二棚淌子、大长沟、文家垸(府河湿地)、鲁班湖(府河湿地)、南闸。
2、先锋二生产队
塆名8个:徐家台子、下郭杨塆、管家堤埆、张家茨林、肖家大塆、肖家小塆、梁家砦、旌家塆上。
地名9个:老新垸、李家垸、共和垸、合作垸、鲁家山、道人闸、拱背桥、蜈蚣桥(府河湿地)、蔡家渡口(府河湿地)。
3、高旗生产队
塆名4:上简家塆、周堂塆、庙堂塆、下简家塆。
地名7个:洋湖、简家垸、杨河垸、班鸠垸、简家河口、大堤埆、洋湖桥。
4、永光生产队
塆名3个:冷家塆上、冷家砦、刘家堤埆。地名2个:曹家垸、塌湖。
5、团结生产队
塆名6个:游家台子、肖家台子、肖家地塆、张家上头、旌家塆上、砖屋。
地名2个:西湖堤(与云梦下辛店界堤)、罗家垸。
6、国庆生产队
塆名2个:池宋塆、周家口子。
地名1个:池宋河。
六、缀字成珠,朱湖地名末字谱
自明清以来,朱湖名、村塆名、地(物)名繁多,本文记录的所有名称的末字归类涉及38个字。但不含七十年代以后新启用的队(村)名的末字,如:群一、南阳、工农、联盟、双合、先锋二、永光、团结、国庆等。
分类统计如下:
1、子(31个):梁贵台子、苏家墩子、中家台子、饶家剅子、冯家台子、袁家台子、杨家台子、四方台子、鲁家台子、熊家台子、菜园子、王家台子、温家台子、汪家台子、左家台子、陈家台子、戴家台子、易家台子、孙家台子、贺家台子、高家台子、刘家台子、李家台子、张家台子、罗家台子、涂家台子、二棚淌子、徐家台子、游家台子、肖家台子、周家口子。
2、塆(26个):郑家大塆、额头塆、丁家下塆、姚家塆、肖家塆、杨陈塆、上郭杨塆、下郭杨塆、郭家塆、饶家塆,余家庙塆、柏枝树塆、郭耳涂塆、绺子塆、简家长塆、肖家大塆、漆匠塆、越堤塆、肖家小塆、上简家塆、周堂塆、庙堂塆、下简家塆、冷家塆、肖家地塆、池宋塆。
3、垸(19个):鲁家垸、益兴垸、发财垸、白家垸、“户”北垸、协和垸、戴家垸、典型垸、同心垸、文家垸、老新垸、李家垸、共和垸、合作垸、班鸠垸、杨河垸、简家垸、曹家垸、罗家垸。
4、桥(11个):梁家桥、主干渠桥、三道桥、叶台桥、和平桥、协和桥、塘口桥、洋湖桥、蜈蚣桥、拱背桥、高桥。
5、湖(10个):朱思湖、珠湖、赵湖、珠沼湖、朱湖、菱角湖、洋湖、塌湖、万金湖、鲁班湖。
6、山(9个):胡家山、黄家山、张家山、王家山、白家山、农芒山、当芒山、太元山、鲁家山。
7、河(9个):澴河、府河、沦河、饶家河、陈家河、四汊河、塘口河、池宋河、二道河。
8、屋(7个):汤家老屋、戴家四屋、戴家八屋、饶家下屋、李家白屋、砖屋、牛栏屋。
9、口(6个):管家路口、何“滞”口,塘口、河口、蔡家渡口、简家河口。
10、上(4个):刘家北上、饶家塆上、冷家塆上、旌家塆上。
11、门(4个):李家门、王家门、涂家门、严家门。
12、馆(4个):苏梁馆、周邬馆、曹馆、魏馆。
13、埆(4个):汪家堤埆、管家堤埆、大堤埆、刘家堤埆。
14、沟(3个):大长沟、横沟、涂家沟。
15、堤(3个):府河南堤、沦河北堤、西湖堤。
16、闸(4个):四汊河闸、主干渠闸、南闸、道人闸。
17、砦(3个):梁家砦、李家砦、冷家砦。
18、场(3个):朱湖农场、八一部队农场(融通公司孝感农场)、省化工农场。
19、林(2个):李家茨林、张家茨林。
20、牌(2个):涂家牌、万家牌。
21、寺(2个):黄山寺(弥陀寺)、高台寺。
22、潭(2个):卧龙潭、白龙潭。
23、棚(2个):四棚、五棚。
24、畈(2个):郑家畈、梁家畈。
25、滩(1个):杨家滩。
26、集(1个):何庙集。
27、阁(1个):春家阁。
28、尾(1个):鱼尾。
29、头(1头):张家上头。
30、站(1个):朱湖泵站。
31、厂(1个):孝感二水厂。
32、路(5个):汉宜公路(G347国道)、S112朱辛路、S109孝汉一级公路、遇仙路、菱角湖路。
33、地(1个):190部队生产基地(群二)。
34、渠(1个):主干渠。
35、园(1个):朱湖国家湿地公园。
36、冲(1个):滑石冲。
37、镇(2个):四汊集镇、塘口集镇。
38、处(2个):孝南区朱湖办事处、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注:因笔者对朱湖情况了解未臻全面,加之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四名”遗漏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作者简介:管典恩:男,1947年生,孝感市朱湖农场先锋二生产队人。朱湖砖瓦厂退休职工,虽已龄逾耄耋,仍手不释卷,曾在《大美朱湖》公众号等平台发表文章数篇,并著有《孝感管氏问根录》一书,被孝感市和孝南区两级文化馆收录珍藏。
作者简介:肖干清,网名甘泉,孝感朱湖人。1959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退休干部。喜欢阅读写作、欣赏美文,在报刊、自媒体平台发表少许文学作品。读书以修心,宁静以致远;忆益事为趣,写益事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