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含
Cai Linhan
笔绘山河藏气韵 墨染梅竹见匠心
—— 评蔡林含老师书画艺术
当代画坛中,蔡林含老师的书画如清雅之风,破开喧嚣,以独有的艺术语言,在尺幅间构建出令人心折的精神世界。观其作品,无刻意炫技之态,却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这源于他对传统笔墨的深耕,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更源于那份不逐时风的艺术坚守。
老师的山水,是心与自然的对话,是笔墨与山河的共鸣。她笔下的山石,非简单的形态复刻,而是将山石的苍劲风骨凝于笔端,嶙峋处见力道,褶皱间藏岁月;山间雾霭,亦非随意晕染,而是以淡墨铺陈,似流动的诗行,让静谧的山水有了灵动气息;坡上草木,或浓或淡,或疏或密,皆透着蓬勃的生命力,仿佛能听见风声穿林、溪流潺潺。这般意境,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她数十载踏遍名山大川,以眼观、以心悟,将自然之美内化于心后的必然呈现。线条的长短粗细、墨色的浓淡干湿,皆恰到好处,既守传统山水的章法,又融个人对山水的理解,让每一幅山水都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核。
若说山水显老师的开阔胸襟,那梅花便见其高洁品性。老师画梅,不追艳丽之姿,独取清雅之韵。一枝素梅,寥寥数笔,却简练而不单调,花瓣舒展间,似有暗香浮动;一树红梅,墨色与红色交织,丰富而不杂乱,花苞饱满处,尽显生机盎然。无论是墨梅的苍劲、红梅的明艳,还是粉红梅的温婉、黄梅的淡雅,她皆能精准把握每种梅花的特质,笔下梅花,或孤芳自赏,或竞相绽放,皆气韵生动,仿佛从自然中移栽而来,尽得造化之妙。这份对梅花的通透理解,源于她耐得寂寞的心境,在喧嚣尘世中,以笔墨为媒介,借梅花诉说着对纯粹艺术的追求。
老师画竹,更见笔墨功力。竹枝的走势,或挺拔如剑,直刺云霄,那硬朗的线条里,藏着不屈的气节;或偃仰如舞,婉转生姿,那柔和的笔触中,透着灵秀的韵味。运笔时,她不疾不徐,每一笔都沉着稳健,墨色润枯相间,润处是竹的丰茂生机,枯处是枝的苍劲筋骨。观其竹画,似能看见风中修竹摇曳,听见竹叶沙沙作响,那份竹子的坚韧与灵动,被她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其笔下葡萄,细节处更显匠心。葡萄的形态万千,或垂或挂,或聚或散,气脉贯穿整幅作品。着色时,她不刻意追求工整,却在 “不工” 处求 “工”,色彩的过渡自然柔和,颗颗葡萄饱满莹润,似有光泽透出,让人不禁想起 “璞中美玉石般看,画里明珠煞欲穿” 的诗句。这般细腻的笔触,这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先生对艺术虔诚态度的最好证明。
蔡林含老师的书画,无华丽辞藻般的炫技,却以真诚的笔墨、深刻的内涵,在当代画坛留下独特印记。她以笔为媒,以墨为魂,绘山河、染梅竹、画葡萄,每一幅作品都是她艺术追求的缩影,更是值得后人细细品鉴、传承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