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高分者,往往是在一个有标准、有边界的框架中'烤制'而成的。他们如同被精准复制的模板,看似完美,实则平庸。教育本应无界,创新亦当如此。创造力是一个从想法萌生,历经过程打磨,最终结出成果的完整链条。”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主任刘海峰如是说。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当一个固化的系统遭遇外力的冲击与压力,便会开启变革的征程。在迭代的进程中,思想的解放是首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创造力和生产力。
让学习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就是让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天赋得以解放。我们需重新审视“玩”的意义。
让知识交给AI,教育应回归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玩,回归价值观的塑造,回归爱的传递。
AI对教育的变革,如同1839年照相机的发明,将真实记录现实图像信息从艺术领域剥离。当年艺术家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艺术已死,另一派则坚信艺术从此自由,于是诞生了印象派、达达派、立体派、波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众多流派。
如今,有人认为AI来临后教师职业将不复存在,这和当年认为照相机淘汰画家的观点如出一辙。但教师这个职业会永远存在,被淘汰的只是那些如当年记录信息的画家般,缺乏真正教育价值的人。
作者:太白楼(乡村新教育传播者)
青力点评
太白楼的文章观点新颖独特,以教育为切入点,将高分者的局限与教育的无界创新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对教育本质的思考。通过历史中照相机发明对艺术的影响,类比AI对教育的变革,使抽象观点具象化。对教师职业未来的探讨,既指出变革的必然,又肯定其存在的价值,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有力,善用比喻、类比等手法增强表现力,是一篇兼具思想深度与可读性的佳作。
整编:阿鹰(AI)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