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心善之人敢直言》
唐增虎(山东)
直言,从来不是尖刻的利刃,而是裹着善意的灯盏。心善者的直言,无关虚荣的标榜,无关怯懦的附和,只因眼底装着对人的珍视、对事的负责,才敢冲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世俗藩篱,将真话讲得掷地有声。
心善者的直言,源于“不欺人、更不欺心”的底线。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真正的善意从不是口蜜腹剑的敷衍——面对朋友的过错,若因怕伤和气而闭口不言,任其在错误里沉沦,便是以“友善”为名的纵容;面对公共事务的偏差,若因怕惹麻烦而沉默旁观,任问题发酵成隐患,便是以“明哲”为壳的逃避。东汉名臣杨震,面对深夜赠金的下属直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份直言里没有丝毫刻薄,只有对他人品行的爱惜、对自身操守的坚守。心善者懂得,一时的“顺耳”换不来长久的安好,唯有坦荡直言,才能为他人拨迷雾、为世事纠偏差。
心善者的直言,更藏着“知其难而为之”的勇气。直言从来不是轻松的选择,它要对抗人情社会的“潜规则”,要承受“不合时宜”的非议,甚至要面对“忠言逆耳”的误解。但心善者的勇气,恰恰源于这份善意的重量——医生明知患者可能因病情真相崩溃,仍选择坦诚告知,是因为懂得“知晓才能更好应对”的责任;老师明知学生可能因批评落泪,仍选择直指问题,是因为怀揣“期待其成长”的期许;范仲淹在朝堂之上直言时弊,不惜触怒权贵,是因为心中装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天下。这份勇气,不是鲁莽的冲撞,而是善意驱动下的担当:他们明知直言可能“得罪人”,却更怕因沉默“对不起人”。
反观当下,有人将“沉默是金”曲解为处世良策,将“好好先生”奉为社交典范,却忘了真正的善意从不需要用沉默来包装。心善者的直言,或许少了些圆滑的温度,却多了份滚烫的真诚——它像冬日里的一缕寒风,虽凛冽,却能让人保持清醒;它像打磨玉石的砂纸,虽粗糙,却能让璞玉显其光华。
愿我们都能做敢直言的善者:不因怕得罪人而藏真话,不因怕麻烦而避责任,让直言成为善意的铠甲,既守护他人,也照亮自己。
作者简介
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系临淄区和淄博市诗协会员;临淄区作协会员,青州市诗协会员,淄博散文学会监事长,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半月刊特约作家;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红柳诗社名誉社长,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总裁。
被誉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荣获:《新绪杯》金奖,签约诗人和特约作家;
青年文学杂志社优秀作家;
《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等。
笔名:虎乐为善(博客微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