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304
汤可文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小学学会的歌,印象最深的就是前进、前进、进。
但是,“前进人”的感受却与众不同,因为我们是“前进人”。每当听到这雄壮的、催人奋进的歌声时,“前进人”就会热血沸腾。
那是1970年的盛夏天。多日未见雨星,天气异常憋闷、骄阳似火,没有半絲凉意。郯城县马头公社大院,出现了几位外地人。哦,原来是沂蒙老区的军工三线厂,山东前进配件厂、山东民丰机械厂、山东第一机械厂联合到郯城招工。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招工任务谈好后,县里领导、镇政府负责人陪同,招工人员从镇政府大院往北至火神庙原址,左拐马头西门,奔沂河大桥参观。再沿河南岸往东里半路,参观沂河风光。还参观了中国共产党鲁南第一支部建党初期就诞生的学校——山东省立郯城第一中学,原山东省省长、后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宋法棠,前进厂老厂长孟宪启都曾就读该校;又参观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指挥部旧址。
前进厂组织科科长郝传经同志,二连生产调度李家中同志就在这次的考察队伍中。在日照建市初期郝传经同志奉调日照市筹备处工作。现不知是否安好,甚为挂念!
联合招工在郯城县设兩处报名点,马头报名点设在镇政府办公室,是一座古典建筑,距今百年以上,邢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对它都没有影响。
招工要求非农业户口,报名期限一个星期。报名的都是小青年,绝大多数人面对政府办公大院的门坎,既陌生又局促,即渴望又胆怯,许多报名者踱步于走廊忐忑不安。
全县报名体检的有四百五十多人,县医院人员人手紧张,抽调各乡镇医务人员三十余人组成体检处。称体重、量身高;看站姿、视步状;听言语、观神情;测视力、闻听力;看五官、验身疾;就差检测睡熟后打不打呼噜啦。
体检合格后,全体接到通知的,到县府大院参加动员大会。记得是一位军人,听说是新沂的一位部队首长说:今天到会的四百多名同学,是从全县五百多报名者中优选出来的,但不是已经被录取了,还要作进一步挑选,谁能参加三线军工建设,成为一名军工战士,有待最后的录取通知。上级要求,按照兵役标准执行,大家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是建国以来郯城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招工,直到现在也没有打破过这次招工记录。
9月了,酷热将尽,有了秋的凉意,田里微黄的秧叶下,沟垄裂开的土缝,露出地瓜红油油的肌肤;玉米顶着缨子,失去了夏日绚丽色彩;豆夾不少自然开夾,金子般豆粒撒在枯叶上。一群麻雀,热恋着收割后的谷子地。感恩朴实的大地、无私的阳光给予丰硕的馈赠。
1970年9月7号晚上,集聚县招待所,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嗡嗡嘤嘤。前进厂、民丰厂、土门一厂录取的一百多名军工人,明天即将奔向征程,挺近沂蒙山。傍晚宣布各厂具体人员名单,前进厂二十九名。
二十九人从此时起,已经是前进的一员了。第二天解放牌汽车将带着二十九人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步入新征程,前进的领导语重心长。我们兴奋地一夜都没睡觉,打听发小、同学、邻居的消息。从此将各踏新征程,迎接新生活。
8号早上,郯城县招待所大门外,没有锣鼓没有鞭炮。即将出发的孩子送别父母和亲人,围成一个个圆圈。眼含泪花嘱咐叮咛的父母一遍遍念着:到了马上写信回来。没被录取的同学同伴,恋恋不舍中带着深深的羡慕。没被录取或者分配到其他厂的发小,自从分手后,多少同窗好友,多少儿时玩伴,多少懵懂的暗恋,未再谋面。
《秋江送 别离》
再相见,幼玩几时现。路迢迢何时达,父母骨肉依舍月圆。挥手之间,注目之余,千里顺风无艰。
8号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天空乌云遮住太阳,雾蒙蒙中的毛毛雨逐渐变大变急,风雨中汽车开出郯城奔北急驰。靠边停住车,七手八脚拉开脏乎乎的篷布,一半搭在车头与车箱,蒙在车箱前半部,二十九人、行李挤在一起。雨越下越大,气溫低,汽车跑得那么快,单衣的孩子缩成一团,用力拉住帆布边沿,帆布几处破损漏水,已经浇湿单衣。好像故意锻炼新军工的意志,已近中雨,雨什么时候能停,目的地在哪里?
尽管谁也猜不透前方,雨水会不会更大更猛,可是大家的意志异常坚定。汽车到了沂水了雨下得小些了,车东倒西歪、晃悠晃悠,如同喝了酒的醉汉进了南门。南门四堵墙,与郯县马头镇大相径庭。一个青砖磊就,一个杂石排列。任何夾角都不成90度直角的房子,令人叹为观止。二十分钟后又上路了。风雨兼程,摇搖晃晃中,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一路上站得双腿成了直杆,不会打弯车都上不了。
稍事休息继续赶路。车朝西,过沂河、跨大桥,桥面刚容下两车,没有护栏的石头桥看着就让人脊背发凉。桥下河床到处是乱石,给人一种荒寞凄凉的感觉。
已近深秋,几架扁豆,一束束紫色和白色花浓放。麦苗露出尖牙,田野花布一样,给人希望。几只山羊低头吃草。东边日出西边雨,天空灰蒙蒙的,见不到太阳。
一座不太高的山峰渐渐跃入眼帘,山上马尾松苍翠郁郁,白雾搂抱主峰,一块块巨岩,小的如房屋、大的如宅院。光秃秃或矗立、或半卧、或横躺、或紧挨、或远离。车上所有人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景色吸引过来。第一次与山这样接近。第一次感悟山的真面目。山的曲线、弧线、色彩、自然浑然一体的美,加上白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一闪而过的遗憾,至今难忘。
一路西行,山连山、沟套沟,黄土、平原渐渐远离,山路十八弯愈加崎岖不平。但是车上气氛反而变的欢快许多。尤其当行驶在下坡路时,风驰电挚欢快舒畅。进山了,峰回路转、沟壑断崖、溪水潺潺、白云依依,一派大好河山。
天还是阴着,没有一缕阳光,只有被浓雾吞没的大山。分不清哪是东南西北,有人晕车开始呕吐。难走的山路刚刚开始,到底还得多久才能到?
一座叫摩天岭的高山,我们即将迎接这座北南走向、沂河与东汶河的分水岭,这就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摩天岭。
1970年的高庄只是一个十字路口,北沂源,南沂南,西蒙阴,东沂水,处于四个县城中间。十字路口没有建筑物。南面好大片苹果园,树上挂滿红彤彤的苹果,栅栏门口一条大黄狗坐卧在主人身边。路北山坡上有棵柿树,枝头上几只喜鹊,尾翼一翘一翘、叽叽喳喳,似乎是饱餐软柿后回味果肉的可口、赞叹汁浆的甘甜。
从高庄往北8里,就是“前进”目的地——杏峪。南墙上红纸黑字:热烈欢迎新战友参加三线建设。厂里早已提前搭好睡觉的床。三人睡两块床板。大车间坐北朝南,足有60人,都是刚分配来的学生和退伍军人。
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1970年9月8日,农历八月初八,白露。发饭票,我们初来乍到,啥也不懂,聚在一起乱转一通。没带餐具,咋吃?
吃过饭回到大车间,得到通知:明天早上七点小礼堂全体开会不准迟到!
笫二天早早起床,这才发现大车间东侧原来是驻军营房。岗亭门敞开着,一名挎着步枪的战士,站立在岗亭门前的小平台,平静而严肃。
小礼堂几张长条案子、长椅子,点名签到一个不少。会上都讲了哪些内容,现在忘得一干二净。最感兴趣、最热切希望的终于来到,下午参观。那时新山洞才刚刚挖进五六米。从七车间一直往东一个车间也没落,看了个遍,连锻工房也作了介绍。
老山洞,南门进入东门出。从而知道什么是机油、柴油味。长这么大头一次见到这么多机子(那时对机床没有概念)。
刚进厂好奇心求知欲驱使,后来车床,无级变速车床,液压变速,如磨床,液压刨床,液压车床,也就都不再陌生。
三天阴雨,天气逐渐好转。朵朵白云游向山巅后、消失在山峦中。群峰巍峨,焯光皓皓,一幅小山村掺和大工厂的夜景尽收眼底。半个月亮挂在头顶上,不禁心旷神怡。
人声嘈杂、南腔北调的“大宿舍”。苦思冥想的,翻着书本的。第二天一早小礼堂集合,分配岗位,兴奋难眠的一个夜晚。
技检科:孙廷祥、徐丽华(女)、翟胜勇、机动科:季大范(女)、丁敏宗、程文修。表面处理:林文英(女),柴西文。热处理:韦金江。擦膛车间:杜勇,朱思华。总装车间:历建生,贾惠芬(女)。六连:吕爱民、李平。一连:于光昕,罗运来,王培杰,李保亚,金茂峰,王洪兰(女),汪秀芳(女)。二连:李明山,于步华,马光平,张永美(女),陈华(女),林文菊(女),汤可文。
老二连办公室主任于恒芳、付主任宗继源,对每个学员仔细端详,一会儿看看人,一会看看简历,一会交换眼色,一会低声商量。给学员分工种、物色合适的老师,看似简单。作为一位车间领导,得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並衡量,根据生产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既能让学员学到技术,又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老战友们:洪振山、张汉顺、邱运文、王全友、周学亮、刘学良、隋中正、李开仓、张美兰、裴守华、李金玉、王庆彬、孔庆彬、滿义堂、张振祥、林月娥、宋祝光、宗玉华、王文明、孙庆文、王培合、黄树峦、邱师傅、薛师傅、洪振山、王全友。愿你们幸福快乐,安康美满。
2019年1月28日
作者简介:
汤可文,山东郯城县马头镇人。一九五三年生人,一九七零年九月山东前进配件厂参加工作,二车间车工,兼车间板报编辑、写作。一九八九年春调入临沂印染厂任车间主任。曾任山东交通学院教师。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