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风采简介
刘津香:天津市人。天津市第六女子中学毕业。内蒙武川县庙沟土城村插队知青。天津市药用玻璃厂保健站护士,后退休至今。爱好写作,笔耕不辍,作品常见诸媒体及【都市头条】,赞美生活,现居天津。
拜读王武祥著《鸿爪雪泥》有感(之二)
文/刘津香
王武祥著《鸿爪雪泥》一书的内容共分四个部分。一、诗篇。二、文篇。三、墨篇。四、友情篇。
本文在“拜读王武祥著《鸿爪雪泥》有感 之一”已经述说了部分读后感想,继续拜读《鸿爪雪泥》感想多多,且与大家再分享。 王武祥著《鸿爪雪泥》三、墨篇 ,共收录了王武祥书写的墨宝68幅。有楷书、草书、隶书、篆书和行书。
我不懂书法,但看了王武祥的书法作品,只觉得赏心悦目,是一种美的享受。那楷书,横平竖直,一笔一划,规规矩矩,真是字如其人,像他的做人一样,正直,规矩,方正。隶书非常灵动,行书很有气势,感受到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
我不太喜欢草书和篆书,是因为我认不得那些字,这和自己的文化修养有关。但看了王武祥的这两种字体,虽然也是不全认识,但感到写的还是很漂亮的。
联想到现在书法界丑书盛行,还是想说一句,想学书法的人,要踏踏实实地学,去写,不要哗众取宠,搞什么歪门邪道。
第四部分“友情篇”收录了作者的同乡、发小、同学、同事、朋友和学生的文章和诗词,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和王武祥交往、共事的点点滴滴,并对其人品,作品进行了点评。这些文章和诗词都实事求是,讲得很好!合起来就是一个全面的评价,让读者对王武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拜读王武祥著《鸿爪雪泥》友情篇第一篇《莫道桑榆斜照晚 犹裁枫叶写秋光》––读王武祥老师的《鸿爪雪泥》一文。此文作者是,香港大公报文汇传媒集团内蒙古办事处主任、香港大公文汇国际传播内蒙古中心主任、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乔辉。1997年的4月份,失业的作者来到内蒙古商报社,认识了当时任内蒙古商报社栏目部主任的王武祥。是上苍为他安排了与王武祥的相识,是王武祥一路对他的帮助教育和指导。从此,在王武祥一路的提携下,作者在业内不断进步做出成绩。作者回忆与王武祥一起工作的时候,王武祥身为部门主任,他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关怀下属。甚至宽厚到原谅谈恋爱的年轻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不辞辛苦亲自为年轻人代劳。
王武祥工作认真,生活严谨。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因为王武祥的工作认真,两袖清风,不与贪腐、污浊同流合污,深得大家的敬重和爱戴。当王武祥要离开工作单位去新的单位工作时,所有他的同仁为他欢送聚餐。因作者受王武祥的帮助最多,情意最深,感情最真。致使在欢送王武祥的酒宴上喝的酩酊大醉。作者与王武祥的相识是他的幸运,王武祥是他的指路明灯,是他工作生活的榜样,是改变他后半生命运的贵人。我们每个人都何尝不想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像王武祥这样的贵人呢?!祝好人一生平安!
拜读友情篇第二篇《亦友亦师一世情》一文。此文作者是王武祥的高中同学、乌盟师范的同学、内蒙师大语文函授班同学、之后又先后入住北京至今,缘分极深的吴国辰。作者与王武祥是几十年的老同学,挚友。同时,王武祥的才华,人品,作为与担当让作者无比佩服,亦称作者为老师。所以,作者用亦友亦师来形容他与王武祥的关系。又因他们交往的真挚和长久,所以才能称得上一世情。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王武祥在校期间的英俊潇洒,王武祥不仅学习出类拔萃更是体音美的佼佼者。我似乎看到了英俊潇洒的王武祥身如飞燕在单双杠上下翻腾的英姿;还有王武祥吹啦弹唱,谱曲歌唱的深情投入。啊,一个多才多艺的王武祥!谁料,文革打碎了这一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王武祥坚守为人之底线,善待他的老师和朋友,不随波逐流,做自己的本分。作者用很多事实讲述了,王武祥有能力,有爱心,多次回乡看望曾经的老师,同学和父老乡亲。我虽然和王武祥只见过几面,他已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深刻印象。看了与之有几十年交往的吴国辰的这篇文章,让我对王武祥更加敬佩。同时,为能与王武祥这样的人相识,并成为朋友感到荣幸。愿王武祥平安健康,心随所愿!
拜读友情篇第三篇《挚友武祥赞》一文。作者仍是吴国辰,系北京市鲁迅中学退休教师。作者用格律诗的形式,洒洒脱脱百余字,诉说着与王武祥半个世纪的友情。因王武祥的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呵护担当,生活关爱。作者感知王武祥不仅是挚友,更是师长。所以,发自内心的为挚友武祥点赞。我和作者同感,也为武!祥大哥点赞!并送上深深的,真挚的祝福!
拜读友情篇第四篇《鸿爪雪泥见真章––读王武祥“鸿爪雪泥”有感》一文。作者是内蒙古集宁市铁二中退休教师,著有长篇小说《后山风云》和《风雨年华》的张德胜。此人文笔了得!作者向我们解释了“鸿爪雪泥”典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句以鸿雁踏雪为喻,精妙隐喻人生境遇。作者与王武祥仍是同乡和校友,作者再现了王武祥在校期间不仅是学霸,更是体音美全面发展。王武祥的优秀和潇洒深得女孩芳心,且头脑清醒一心向学,令人敬佩。作者介绍了王武祥在品学兼优的学生时代,因文革戛然而止。无奈,返乡做了知青。恢复高考,王武祥重回课堂。后从事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借调参与《武川县志》的编写。之后调到报社工作,对于王武祥来说更是如鱼得水,尽显才华。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退休后王武祥和文友成立了“塞翁诗社”,常在“中国观网华北分网”发表诗作。王武祥在书法领域同样造诣颇深,风格独特令人赞叹。“知青家园”建设中,王武祥为《青山作证》一书的编辑和出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特殊贡献。《鸿爪雪泥》一书,恰似一面镜子,如实映照出王武祥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愿这部凝聚着作者半生心血的著作,能为广大读者带来启迪与思考,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永恒的光芒。为作者点赞!为王武祥点赞!
拜读友情篇第五篇《“鸿爪雪泥”付梓有赠武祥兄》一文。作者郑守昌,武川教育局退休干部,原武川诗词学会会长,现武川县诗词协会名誉主席,呼市文字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作者与王武祥既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们有着40年的交往。作者用“为人豁达大度,遇事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评价王武祥。特别是对建“武川知青家园”是这样评价王武祥的,作者说:没有武祥君就没有“武川知青家园”现在的样子!并且赋诗一首,为王武祥点赞。本人同感,为作者点赞!为王武祥点赞!
拜读友情篇第六篇《有感武祥“鸿爪雪泥”》一文。作者陈建勋,与王武祥系高中同学,原内蒙古房改办主任。作者用诗词的方式抒发了对王武祥所著《鸿爪雪泥》的感想。飞鸿展翅怀远志,飘泊踏雪留印迹。武祥诗文抒人生,犹似东坡踏雪泥。为作者的诗句点赞!为王武祥点赞!
拜读友情篇第七篇《一堂记忆深刻的语文课》一文。本文作者是王武祥的学生兰云峰。作者兰云峰在内蒙武川西梁小学就读五年,教过他的老师很多,然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语文老师王武祥。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是王武祥老师身材长相和潇洒的外形作者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他是这样形容王武祥老师的“身材中等偏高,清瘦,窄长脸,头发蓬松凌乱,胡子拉碴的。经常穿一身蓝色或者灰色的那个时代的干部款式服装。”我虽然没有见到过当年王武祥的样子,但是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个年轻,充满活力,自由快乐,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那时的王武祥一定很年轻潇洒,会深得女孩子的仰慕吧。
王武祥这个语文老师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讲课风格。作者是这样向我们介绍王武祥老师讲课的“王老师讲课干脆利落,没有废话。讲语法,通俗易懂;讲课文,形象生动。看得出,他是经过认真备课的。当然,他的文化功底也是很深厚的。”我们都做过学生,老师讲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领会和接受是很重要的。比如,讲一个成语。如果老师干巴巴的只讲成语,学生会听的没有兴趣,很难明白,更不容易记住。像王武祥这样的老师会以讲故事方法,甚至在讲解时加一些表情和肢体动作,学生们会记忆深刻,更能理解和牢记。
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向我们介绍了王武祥老师在讲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时的生动画面。他是这样向我们介绍王武祥老师当时讲课的“他讲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都用上了,真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感觉就是孔乙己再现。全班同学屏声敛息,全神贯注地听得入迷”。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功底,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辛苦备课,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的好老师。
有王武祥这样好的语文老师,而且王武祥老师经常提问作者,致使作者偏爱文科。作者是这样说的“王老师讲课,简练明晰,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善于适时互动,讲课效果非常好。”作者受王老师的影响,很快就形成了喜欢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嗜好。让我们为作者点赞!为王武祥这样的好老师点赞!
拜读友情篇第八篇《王武祥书法作品专辑》序一文。作者李俊平,李俊平是“俊平小站”群主,“诗词书画故乡情”微刊主编。
本文是2022年作者在“俊平小站”微刊上为《王武祥的书法作品专辑》所作的序。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以四言诗的形式对王武祥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概括,表达了两人相交、相知和之间的深情厚谊。
他对王武祥的书法作品十分欣赏,并为其出了专辑。诗的最后写道:“卸甲归田,满屋书香。习书不辍,遒劲端庄。吟诗对句,慷慨激昂。壮心不已,老骥远方。”我想这就是对王武祥最中肯最好的评价了。
拜读友情篇第九篇《临江仙––为发小挚友王武祥新书付梓礼赞(新韵)》和《七律––贺武祥弟大作付梓(新韵)》两首诗词。作者刘林,与王武祥是发小,挚友,原武川县医院书记,外科主任医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包头诗词学会副会长,作品多次获自治区和包头市一等奖,著有《连理集》。
作者用诗词的方式,对王武祥所出书表示祝贺。并且,对王武祥的文章,诗词和墨宝给与高度评价。刘林的诗词是这样写的“笔走龙蛇云海裂,银钩铁画生风。”,“今日书成功当贺,千秋笔力自苍茫。”读了作者的诗句,让我们对王武祥的文章,诗词和墨宝更加记忆深刻,短短的诗句让我们更深刻的领略了王武祥的文章是“河山万里来笔底,文章雄势如虹。”;王武祥的的墨宝是“芸编焕彩耀华章,翰墨流香岁月长。”短短的诗句,实事求是的赞扬,发自内心的祝贺。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与王武祥真挚的友谊和作者的才华。让我们为作者点赞!为王武祥点赞!
拜读王武祥的《后记》,这是王武祥著《鸿爪雪泥》一书的最后篇章。作者一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成长;在积极努力的工作中进取升职;在真诚付出中结交朋友;在宽容大度中生存生活。作者一生与文字打交道,光明磊落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记录着自己的人生。他酷爱写作,曾经发表过无数的诗篇和文章,以及书法作品。年过古稀的王武祥有了出书的想法,几经考虑,最终在女儿王颖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出书成功。
他很谦虚说自己的水平不高,但实际上广大读者已经看到了有那么多热心读者对王武祥的《鸿爪雪泥》的热爱和高度评价。他把自己的书比作自己的孩子,他说:“正如人们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他长得不很漂亮,也不很聪明,但人们仍然非常地爱他,喜欢他,并不期望他有多么大的出息。我对这本书的期望也一样,只是在亲朋好友间留个纪念,说明我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印记,仅此而已。”是啊,作为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些作品要通过他们心中萌生了要写东西的种子,然后在动笔思考写作的同时就像辛苦的孕育自己的孩子,写作成功就是他们孩子的出生。
然而,对于王武祥来说,他的《鸿爪雪泥》,是他身体里蕴含了多年坚强饱满的种子;是他七十年的阳光雨露滋润,方方面面营养的支持和辛劳孕育;是他年过古稀迎来孩子出生的喜悦。亲爱的广大读者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为王武祥的《鸿爪雪泥》成功出书表示热烈的祝贺!为他光明磊落,勇敢坚强,才华横溢,正直善良,言而有信,忠诚厚道的人生点赞!并祝愿他平安健康,心随所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是2025年8月31日《鸿爪雪泥》的作者王武祥夫妇(左侧)与本文作者刘津香夫妇(右侧)的合影照片。
于2025年9月28日中国天津 全文(4749)字。
本期编辑简介
郝建国(天人合一),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 中央党校内蒙古分校法学本科。矿业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矿产督察员。公务员退休。爱好文学近体诗词。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乌兰察布诗词学会会员、武川县诗词协会会员。曾任内蒙古诗词学会组联部副部长,现任内蒙古诗词学会草原散曲艺苑编委,书法部副部长。《国学雅韵社》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签约诗人,作品发表报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