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凋落,
叶飞秋复来。
君看绿枝上,
几朵玉兰开。
春华秋实,花开花落,自有定时。
但亦有例外,例如冬春之梅,就有花开二度之说。
湖北黄梅蔡山江心寺内,有东晋高僧支遁于公元4世纪手植梅树,老干新枝,因冬末春初间隔半月两度开花,人称二度梅。花色白中透粉,黄蕊幽香。
但终究这两次开花间隔时间不远,可视作同一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已。
春秋两次开花的,才可视作真正的花开二度。
迎春和海棠,为春花,但在绍兴文理学院南区情人坡湖畔,皆有秋日二次开花的,见之颇令人欣喜。
究其原因,是因为秋天降温后复升,如冬日后春临,以致花芽发育,反季开花。
时近中秋,昨日中午去西区食堂吃饭,回风和苑后有意识观察物候,猛地发现,五幢和七幢之间的玉兰树,叶绿依旧,其中有少数几处白光影绰。定晴一看,竟然是几朵白玉兰花。这情景同春天玉兰花开大为不同。
白玉兰花本为早春之花。秋冬叶落,满树的花苞玲珑,似笔尖一般,春日花开,花瓣白玉琢成似的,远望之,则一树白云。
而眼前的玉兰花,就像绿海中漂浮着几朵白浪花,颇为孤独。
我想,秋日白玉兰复开,应该同气温有关。秋分几场秋雨,气温下降了不少,但近日气温又有回升之象,尽管早晚清凉,中午阳光晒得人头晕,夏日一般。玉兰花苞通常在每年6月左右分化完毕,气温复升,于是被催开了。
这是植物对物候的异常变化所作的敏锐反应。
但这毕竟属于季节的误读。秋季开放,明春花量则会相应减少。自然的节奏被打乱了,植物的生命力在虚耗和透支。
于是想起了王阳明先生的《雪中桃次韵 》诗:
雪里桃花强自春,萧疏终觉损精神。
却惭幽竹节逾劲,始信寒梅骨自真。
遭际本非甘冷淡,飘零须信季风尘。
从来此事还希阔,莫怪临轩赏更新。
秋日花开二度,是希阔之事,但毕竟属于"强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侨居江南近三十年,我亲身体验了江南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秋冬一年年在变暖。
玉兰花开二度,在欣赏之余,更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