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寒烟
蒋海荣/安徽淮南
当第一场秋雨抚摸着大地,当第一缕秋风掠过山岗,当第一片黄叶飘落窗前,尘世便悄然换上了秋的盛装。秋季,既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又包含着离别的愁绪;既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迈,也有“千里共婵娟‘’的柔情。历代文人墨客以笔为舟,载着对秋的深情与哲思,在诗文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将心情点上色彩,借文海一帆,畅游天下!
碧云天,丹桂香。秋色栾奕,淮上寒烟翠。舜耕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无言间。近乡痛,回首伤。浮沉如茶,做好当下自己。明月楼高凭栏处。酒入祝福,待贤德满园。
蒋海荣《秋霜寒烟》评:以秋为笺,写尽家国与心魂
蒋海荣这首《秋霜寒烟》,以淮南为地理锚点,以秋景为情感载体,将自然之美、历史之思与个人心境交织,既是一幅笔墨细腻的淮上秋图,更是一曲叩问内心的生命短歌,兼具画面感与哲思深度。
文章开篇以“秋雨抚摸大地”“秋风掠过山岗”“黄叶飘落窗前”三个递进的场景切入,用“抚摸”“掠过”等轻柔动词,将秋的降临写得细腻可感,不似萧瑟,反倒像一场温柔的仪式,为“尘世换秋装”铺垫出诗意氛围。紧接着引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与“千里共婵娟”,巧妙勾连历代文人的秋日情怀,既点明秋的多元意境——豪迈与柔情并存,也为下文的个人抒怀埋下“以文载情”的伏笔。
第二段笔锋转向具体的淮上秋景,“碧云天,丹桂香”“淮上寒烟翠”“舜耕斜阳天接水”,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地域特色鲜明的画面:蓝天、桂香、寒烟、斜阳与流水相融,既有“碧云天”的开阔,又有“寒烟翠”的朦胧,让淮南的秋不再是抽象的季节符号,而是可嗅、可看、可感的实景。随后“近乡痛,回首伤”陡然转折,将景中情拉向个人心境,“浮沉如茶”的比喻尤为精妙,把人生的起落比作茶的浓淡,平淡中藏着历经世事的通透;而“做好当下自己”则从愁绪中破局,让个人思考有了积极落点。
结尾“明月楼高凭栏处”呼应开篇文人“以笔为舟”的情怀,“酒入祝福,待贤德满园”又将个人心境从“回首伤”升华为对未来的期许,既保留了秋的含蓄,又多了份温暖的力量,让全文的情感在收束处有了回甘。
整篇文字不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却以精准的意象与自然的过渡,让景、情、理三者相融,读来既有秋景的清美,又有人生的况味,更藏着对故土淮南的深厚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