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双节抒怀:一名银发军转干部的家国情
当2025年的日历翻过秋分,金风送爽的十月带着格外厚重的喜庆走来——国庆节与中秋节在这一年如约相逢,8天长假像一轴铺展的画卷,将家国团圆的温情与国泰民安的盛景紧紧交织。作为一名年过六旬的银发军转干部,此刻坐在窗前翻看旧照,指尖拂过泛黄的军校录取通知书、褪色的海军制服肩章,再望向窗外街巷里挂起的红灯笼,心中涌起的,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岁月回响,是对家乡、对部队、对祖国最深沉的眷恋。

我生长在浙江义乌市一个名叫“方前”的小村,村子不大,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映着两岸的稻田,村口的老樟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里的童年,总与泥土的芬芳、稻穗的金黄相连。清晨跟着父辈下田插秧,傍晚坐在晒谷场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母亲在灶台前烙着义乌特有的义亭老月饼,面团里裹着芝麻、花生与冰糖,香气能飘满整个村落。那时的月饼是稀罕物,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分到一小块,小心翼翼地咬开,甜香里藏着日子的盼头,也藏着家乡水土最本真的滋味。高中毕业那年,村口的广播里传来海军军校招生的消息,看着画报上身着军装的水兵守卫海疆的模样,一个“保家卫国”的念头在心里扎了根。带着父母的嘱托、乡亲们的期许,我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小村,踏上了前往军校的列车——那是我与“家国”二字正式对话的开始,也是人生第一次从“方氏小村”的视角,望向更辽阔的山河。

海军军校的生活,是淬炼成钢的岁月。每天清晨五点半的哨声划破天际,列队、出操、内务整理,被子要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毛巾要摆成一条直线;课堂上,舰艇构造、海洋气象、海洋潮汐、海洋水文、导航定位、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战术指挥的知识更是潮水般涌来,夜晚在灯光下啃书本、画图纸,常常直到深夜;海上实训时,晕船的呕吐感还未消退,就要忍着不适完成观测、通讯的操作。有人问过我,那样苦的日子有没有想过放弃?我总想起离家时父亲说的话:“穿上军装,就不是自家的娃了,是国家的人。”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我熬过了一次次挑战。在海军熔炉里,我不仅学会了驾驶舰艇、操控武器的硬本领,更锤炼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革命意志。记得一次护航任务中,我们遭遇强台风,舰艇在波峰浪谷间剧烈颠簸,甲板上的绳索被狂风扯断,我和战友们冒着危险加固设备,直到风浪平息,看着国旗在舰艏依然猎猎飘扬,那一刻,“保家卫国”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责任。


30年的部队生涯,我从一名青涩的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舰艇指挥官,走过南海的碧波,见过东海的朝阳,在一次次巡逻、演习、护航、海洋水深测绘、海洋重力测量、海洋地理信息监测任务中,见证着人民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的跨越式发展。记得刚入伍时,我们的舰艇吨位小、装备相对简陋,出海执行任务常常要克服补给、通讯的诸多不便;而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相继列装,舰载雷达、武器系统不断升级,我们不仅能在远海长时间执行任务,还能与其他军种协同作战,守护国家的海洋权益。30年里,我错过了父母的许多生日,缺席了孩子的成长瞬间,但每当听到任务圆满完成的消息,看到祖国的海疆安宁无恙,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青春献给军营,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选择。

转业到地方工作时,我已年过半百,但“退伍不褪色”的信念从未改变。组织将我分配到自然资源领域,面对土地规划、矿产管理、生态保护等全新的工作内容,我像当年在军校一样,从零开始学习。白天跟着同事下基层调研,走遍了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晚上抱着《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保护条例》啃读,做笔记、划重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年轻同事请教。有人打趣说:“老方,都这年纪了还这么拼?”我总笑着回答:“部队教会我‘能打仗、打胜仗’,到了地方,就得‘能干事、干成事’。”十余年里,我参与了城市新区的土地规划项目,看着一片片荒地变成宜居的社区、繁华的商圈;推动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让曾经的“矿山疤痕”重新披上绿装;助力了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守护着“中国人的饭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从一名军人转型为地方建设的参与者,用在部队学到的“军民两用本领”,继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建国70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党和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从“两弹一星”的惊天突破,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的航天奇迹;




今年双节,我特意提前回了趟方前村。走进村口,就看到乡亲们在挂灯笼、贴对联,空气中飘着义亭老月饼的香气。邻居方大伯笑着递来一块刚出炉的月饼:“老方,尝尝今年的新月饼,还是老配方,味道更地道了!”咬下一口,芝麻的醇香、冰糖的清甜在嘴里化开,还是记忆里的味道,却多了几分幸福的滋味。


此刻,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照亮了城市的万家灯火。作为一名银发军转干部,我感恩家乡水土的养育,让我拥有了朴实坚韧的品格;感恩海军熔炉的锤炼,让我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更感恩党和国家的培养,让我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退休不退志,银发亦生辉,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发挥好银发干部的作用,用自己的余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再添一份力、再发一分光。这个双节,与家国同行,与乡亲同庆,何其荣光,何其幸福!
(文字:谦和 图片:AI辅助绘制\互联网\谦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