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说 “信 仰”
池国芳
它无形无质,却如空气般不可或缺;它缥缈难寻,却又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成为人一生行路的罗盘。这,便是信仰。它并非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玄奥教义,也不尽是载于典籍的煌煌箴言;更多时候,它只是灵魂深处那一点不灭的星火,是人在茫茫世途中,为自我生命所设定的最终坐标与意义归宿。
然而,世间的信仰,一如大地上的路径,有康庄,亦有歧途。信仰与信仰之间,其质地、其境界、其导向,实有云泥之别。
那好的信仰,是什么模样?它是一束光,不是为了映照出虚幻的彼岸莲花,而是为了点亮脚下的现实土地。它根植于对生命价值的热忱,对人间事业的挚爱,对崇高理想的坚韧求索。这样的信仰,是思想的铠甲,是精神的利器。它能“武装人的头脑”,让人在纷繁万象中保持清明的判断,不惑于流俗,不惧于权威;它能“坚定人的信念”,如同沙漠中的胡杨,纵使风沙肆虐,生命的根系却愈扎愈深,从容而坚韧。它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将个体有限的生命能量,汇聚成奔向宏伟目标的浩荡江河。古往今来,那为苍生请命者,那为文明开路者,那在科学峰峦上不懈攀登者,无不是被这样一种光明的信仰所指引。这信仰,是他们力量的源泉,是他们事业的基石,最终也成就了他们不朽的人生价值。
可信仰若失了方向,便如同良种误落盐碱之地,非但不能开花结果,反会戕害生命的沃土。世间亦有那样一种“信仰”,它让人“信鬼信神信佛”,将全部的心智与期盼,都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来世与轮回,追逐着海市蜃楼般的福报与解脱。这并非说对宇宙保持敬畏之心有何不妥,而是当这种敬畏演变成对现实人生的全然弃绝,对自身能动性的彻底缴械,信仰便走了样,变了质。它不再是向上的阶梯,而是向下的陷阱。沉溺于此的人,将现实的苦难视作宿命的考验,将人间的担当让渡于神佛的恩典,他们在晨钟暮鼓间寻求心灵的片刻麻痹,在香火缭绕中虚掷着宝贵的生命与才智。如此,精神的世界或被幻象所填满,但现实的生命,却成了一片荒芜。一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彼岸之人,又如何能在此岸有所作为,留下坚实的足迹呢?他的一生,便如同追逐自己影子的旅人,奔忙不息,却终是虚空。
由此观之,人立于世,首要之事,莫过于“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人生观,便是我们信仰的基石。它告诉我们,人为何而活,价值何在,幸福何来。它引导我们不去膜拜那不可知的力量,而是去发现并创造自身的力量;不去祈求彼岸的拯救,而是去实践此岸的担当。唯有建基于此的信仰,才是光明的信仰。它让我们相信奋斗的意义,相信真理的力量,相信人间有爱,世间有义。这信仰,是暗夜中的北斗,是风浪里的锚碇,指引着我们穿越人生的迷雾与波涛,驶向那“美好的未来”。
这未来,并非许诺中的黄金天国,而是由我们每一个被光明信仰所鼓舞的个体,用诚实的劳动、无私的奉献与不懈的创造,共同铺就的人间胜景。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能燃起这样一炬信仰的明火,不眩于外物,不惑于虚声,照彻前路,也温暖这苍茫的人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