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聂危谷题《破界》
聂危谷在个展开幕式发言
聂危谷:通往未知旅程或映射神秘之境
中国大使馆政治处崔健在开幕式发言
文化部官员安德烈.奇斯托尔在开幕式发言
都铎馆长主持聂危谷个展开幕式
国家电视台记者在聂危谷个展开幕式
观众踱步聂危谷个展
聂危谷艺术在摩尔多瓦
首都基希讷乌的秋天令人惊艳,鳞次栉比横跨两百米的花店鲜花簇拥、香气四溢。艺术家聂危谷应邀前往此地举办《聂危谷.元书写》个人艺术展。该展览由摩尔多瓦共和国文化部、摩尔多瓦国家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总策划为摩尔多瓦著名美术史论家都铎. 斯塔维利亚;策展人为孙珂。展期从9月25日至10月25日为期一个月。
《脉动·祷文》布面丙烯 12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这是摩尔多瓦国家艺术博物馆首次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举办个展;也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在摩尔多瓦推出当代艺术作品。馆长都铎·兹巴尔尼亚亲自撰写前言隆重推许。
《脉动·抹》布面丙烯 6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展览开幕式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下午四点举行,馆长都铎.兹巴尔尼亚先生主持全程并重点发言,出席开幕式并发言的嘉宾有摩尔多瓦共和国文化部官员安德烈.奇斯托尔;著名美术史论家都铎. 斯塔维利亚 ;中国驻摩尔多瓦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崔健,以及艺术家本人。诸位发言者从展览推进中摩人文交流的意义、 本次展览的唯一性、聂危谷艺术的年轻态和独创性、表现深度以及对当地艺术家的启迪等多种角度展开。尤其对聂危谷作为久享声誉的艺术家,在其艺术高度成熟期果敢推陈出新表示高度赞赏和钦佩。
《脉动·迹》布面丙烯 12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观众与聂危谷热情互动,对其作品诸系列的创意维度、视觉魅力,揉合草书、涂鸦和符号的抽象书写特质,以及部分以中英盲文为媒介的创意作品产生了浓郁的探究兴味。他们纷纷向聂危谷表示祝贺和感谢,期盼他今后继续前来欧洲推广个人艺术;增进文化互信和友谊。
《脉动· 赛博》布面丙烯 12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元书写与宇宙语法:
聂危谷近作的现象学考察
历经西方现代艺术以来近百年的磨合与重建,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书写性早已成为全球艺术领域普世性方法论。而在丛林法则中另辟书写性蹊径,何其艰难却又别无他途。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聂危谷近年的四个系列作品《脉动》、《秘境》、《冥想》、《启心》构建了一个元书写体系,其创作实践拓展了书写的边界,也在现象学层面重构了艺术与存在的关系。这些作品以多元的视觉语言,系统性地探索了从身体经验到宇宙秩序的认知图式,形成了其个人的艺术方法论。
《脉动·幻》布面丙烯 12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从创作谱系来看,四个系列呈现出清晰的演进逻辑。《脉动》系列以自动书写为主要特征,那些不可辨认的拟态“草书”、乐谱和涂鸦,既是对书写本体的质询,也是对数字时代信息混沌的隐喻。在《脉动.祷文》中,明晰的几何框架与任性的书写相互碰撞,形成了“证实”与“证伪”的谐趣和辩证诘问。这种控制与失控的制衡,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德勒兹的"块茎"理论——秩序与混沌并非对立,而是相互生成的动态系统。《脉动.舞》则通过涂鸦符号与波普色彩的并置,实现了对书写权威的幽默解构,这种反书写策略既延续了达达主义的批判精神,又指涉了当代数字文化的意涵。深入辨识可以发现,聂危谷倾注于具身书写过程中痛快淋漓的痕迹表达之底层,则是其书写语言与符号对于深层无意识的发掘与反本质主义的突进。
《脉动·律》布面丙烯 100x12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系列将书写性拓展至自然维度,那些表现深海、深山、迷雾、黑夜等神秘境界的意象,实则成为自然的"元书写"。作品《秘境·熵》,深暗画面中倒置的规则半圆与跌宕跳跃的色线形成微妙惬意的对话,这种视觉结构既涵容着宇宙的几何秩序,又点睛了自然界的有机特性。从现象学视角看,此类作品呼应了梅洛-庞蒂的知觉理论,指涉"真实"存在于视觉与触觉、秩序与混沌的裂隙之中。
《脉动·舞》布面丙烯 8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系列则转向宇宙尺度的符号探索。极简主义的建筑元素、彩虹、星链和星座等意象,构建起独特的宇宙语法。在《冥想·三角体》中,稳定的几何形态与泼溅的有机形相互映衬,其视觉张力隐喻了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的结构同源性。三角形在宇宙结构中具有普遍性——晶体生长、星系螺旋、量子纠缠矩阵,皆呈三角几何。从落笔的瞬间性到宇宙的光年尺度,时间以多维方式被折叠在画面之中。
《脉动·曜》布面丙烯 60x50cm 2025年 聂危谷
《启心》系列通过盲文这一特殊媒介,将书写实验推向观念深处。作品中的盲文既是触觉符号系统(元书写),又是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挑战(反书写)。当经典文本被转化为常人不可辨认的触觉密码时,书写的权力本质就被彻底暴露。这种创作策略不仅延续了福柯对"话语权力"的批判,更预示了后人类时代的感知民主化——在技术介入下,书写正突破视觉垄断,向多元感知维度拓展。
《秘境·漩》布面丙烯 8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从哲学层面审视,这四个系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脉动》对应身体书写,《秘境》指向自然书写,《冥想》探索宇宙书写,《启心》则触及代码书写。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演进,实际上构建了一种"艺术宇宙论",将现象学的身体知觉扩展为对宇宙秩序的审美把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通过对"不可读性“这一问题的持续执念,既对数字时代信息过载做出回应,也对存在本质予以深刻追问——当原本意义被悬置时,生命和艺术如何证明自身存在价值?
《秘境·虬》布面丙烯 120x160cm 2025年 聂危谷
总体而言,聂危谷的艺术实践正在构建完整的元书写体系。在此体系中,书写既是创作方法,又是哲学思考;既是形式探索,也是存在追问。这种多维度的艺术探索,不仅拓展了当代艺术的表达疆界,更为我们理解技术时代的生存境遇提供了独特的审美参照。这些作品具有"熵减艺术"的品质——在信息爆炸的熵增世界中,以视觉语言重构秩序与意义的精神绿洲。
《秘境·曼陀罗》布面丙烯 12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伪》布面丙烯 120x10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猎》布面丙烯 60X80cm 2025年 聂危谷
《脉动·极》布面丙烯 120x16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瞄》布面丙烯 60x8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迷》布面丙烯 60x9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熵》布面丙烯 120x16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邃》布面丙烯 100X120cm 2025年 聂危谷
《秘境·幽》布面丙烯 100x120cm 2025 聂危谷
《冥想·升》布面丙烯 90x12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澈》布面丙烯 90x12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祈》布面丙烯 120x90cm 2024年 聂危谷
《冥想·虹》布面丙烯 100X8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星链l》布面丙烯 90x7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星链ll》布面丙烯 100X8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璇》布面丙烯 90X120cm 2025年 聂危谷
《冥想·三角体》布面丙烯 90x120cm 2025年 聂危谷
《启心·奥勒留〈沉思录〉卷六-36摘抄英语盲文》布面丙烯
120X90cm 2024年 聂危谷
《启心·保罗·策兰〈我独自一人〉》中译盲文布面丙烯
100X80cm 2025年 聂危谷
《启心·愿(海伦·凯蒂摘句盲文)》布面丙烯
70x90cm 2025年 聂危谷
《启心·山水简》自作诗中文盲文)布面丙烯
120X90cm 2025年 聂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