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橛山诗留
琅琊俶翁
最近,本来就火的铁橛山更火了。每逢周末,本地的,外地的游客成群结队,打卡铁橛山。不少网红播主制作了大量的风光视频在网上传播,冲起了一波新的流量,有人给铁橛山起名为“青岛阿勒泰”。登山见云中世界,入观知静里乾坤。铁橛山美丽的风光正在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其曼妙风姿。
东汉末年崔琰所著《述初赋》之序云:“登铁山以望高密┄┄。”在汉代,铁橛山即有文人记述。铁橛山旅游的火爆,不是偶然,更不是刻意宣传的结果。除了她美丽的自然风光,苍厚浓郁的人文景观更是一杯纯绵的酒、一盏浓香的茶。一件精美的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固然重要,悠久醇厚的历史人文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铁橛山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当属西麓的“铁橛悬泉”。民国《增修胶志》载:“滴水岩山壁悬空,清泉下滴,落石坎中,极旱不涸;卉多秋海棠。”清代胶州知县周於智登铁橛山留下诗篇《铁橛悬泉》,其序曰:“一水从石罅中滴出,时作玉琴声。下积为流,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时倾,又似闻流水一曲,不减庐山瀑布云。”。在植被并不丰茂,雨量亦不充沛,裸岩比比皆是的北方山脉,涧泉汩汩、溪流潺潺,乃少见景观。
“铁橛悬泉”明清时期即为古胶州八大名景之一。泉旁有明洪武年间建造的道教名观,曰“滴水庵”。滴水庵在明清时期方圆百里闻名,香火鼎盛。因滴水庵空地面积较小,山上庙宇并不高大,目测旧址有几十平米。清代人在山下又扩大了建筑,即现在人们可见的“下庵”,下庵的阁子殿目前还在。滴水庵南山涧古道清晰可见,可惜庙宇毁于兵燹。庵旧址有630多年的古银杏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直冲云霄。这可能是青岛地区海拔最高、树龄最长的银杏树了。
明清时期,铁橛山以及铁橛悬泉以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纷至沓来、畅咏抒怀,留下来许多诗词名篇。古人对铁橛山的吟咏,是西海岸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发展旅游,重修滴水庵,深入发掘六汪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
.
介绍铁橛山的文章很多,在此不赘述。这篇随笔只记录历代名人吟咏铁橛山的诗歌。
赵完璧 青岛市黄岛区六汪名门赵氏赵从龙长子,字文全、全卿,号云鹤,晚号海壑。由例贡入国子监,授兵马司指挥。其在《海壑吟稿》中有 《次韵滴水庵》曰:
灵源莫测此归渟,千古麾尼下翠屏。
环珮有声寒出谷,蛟龙沉碧夜吞星。
清开尘眼还侵骨,静照禅心不役形。
拟访真如来物外,冥冥白首坐烟青。
另有 《观泉图》曰:
悬泉高挹九天廻,雪瀑虹飞尘抱开。
合笑狥名徒洗耳,洒然何似洗心来。
赵任 青岛市黄岛区六汪名门赵氏赵本玄孙。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进士授中书舍人。其《秋水斋诗文集》中有 《滴水庵》曰:
四周山色郁嵯峨,万丈丹梯挂薜萝。
怪石倚空悬古刹,灵源入窍滴云窝。
岩花带雨邀明月,谷草生春蘸碧波。
此处蟠龙应有待,不须石燕影婆娑。
王无竟 明代大珠山北著名诗人,其游铁橛山留诗 《滴水岩》曰:
径以石为天,时闻雨声冷。
才坐如深秋,淅沥歊云影。
峰峰侧夕阳,明灭照未整。
天杪青欲去,川原相欲永。
空洞藏物化,清迥发深醒。
另 《题滴水庵壁 留示子羽》曰:
苍巅犹是故人庐,已到翻输未到初。
多少相期山水意,坐来空捡案头书。
丘橓丘橓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终 南京吏部尚书。游铁橛山留诗 《咏滴水宕》 曰:
崖滴无云雨,山藏不火烟。
镇日无人语,此景是神仙。
曹暠 明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进士,曾任抚州府推官,明弘治十年(1497)知胶州。其诗 《续胶州八景之铁橛樵歌》曰:
修林蘙郁白云岑,有客刍荛发雅音。
老矣自甘尘外迹,悠然谁识个中心。
春容调逼啇岩古,激切情同翁子深。
取善欲携蕉尾和,迷茫石径苦为寻。
刘翼明 (1607——1689)字子羽,号镜庵,又号越台。明末清初琅琊台下著名诗人。其在《镜庵诗稿》在中有 《梦至滴水岩》诗曰:
东南望故山,魂梦常固结。
始终不我弃,乃见心如铁。
泉声滴寒玉,石髓出清冽。
花全猎火余,色渍杜鹃血。
我昔住经年,悟出栖山诀。
形神稍自专,静理生作辍。
野蔬能悦性,毒蛇不敢啮。
入世无俗径,路窄险以折。
踞巅耳目尊,下界凭所阅。
云石发奇情,致媚力不竭。
率意资领会,有得非剽窃。
高凤翰 (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自号南阜山人,清代山东胶州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其 《题黄山遗墨》诗曰:
铁橛悬泉古上庄,仙人去后野云荒。
墨迹留得残山水,拂纸犹闻太史香。
法若真 (1608——1691),清胶州(今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人。字汉儒,号黄山。以五经异才膺荐,授中书舍人。顺治三年(1646)举进士,官安徽布政使。其在《黄山诗留》中存诗 《滴水岩绝顶海棠》曰:
六十年前发未秃,六十年后形如木。
可怜牛马懒驰驱,可怜湖海行蹙蹙。
从官岳牧无一长,卖尽城南千亩竹。
锵锵戈甲惊归魂,力结黄山构茅屋。
窗中卧看滴水岩,墙头四补双珠谷。
前年六儿荐海棠,搔首长歌酒在腹。
曾忆滴水南山头,缦亭锦绣云簇簇。
谁劈莲花万丈峰,谁散丹珠千百斛。
楚江生死怅别离,飘摇风雨山光矗。
云溪溪北老丈人,八十著书号白复。
尺素回寄卖柴夫,解授黄山手一掬。
但说篆法汉与秦,朦胧睡眼行行读。
读之大叫揖山灵,恨不飞蹴南山麓。
且为死友挽生刍,且为花魂慰痛苦。
是在石阙舞婆娑,是在樵担分扑簌。
幽姿不肯受人怜,寂寞红颜秋馥馥。
甘随岊曲伴神仙,羞却卷纱妒映目。
梅花原不与同时,何年聘入昭阳宿。
纵然未到浣花溪,犹以无香混鹿鹿。
懒散春愁醒复迟,君王弃置亦何速!
吁嗟乎,
得伴秋风两老翁,共洒荒村三径菊。
相逢不必上金城,相亲不怨食无肉。
惟愿樵子牧夫解腰下之垂镰而去之,拂霜凌雪偃沟渎。
另 《八十自寿记事一百零四首之一》诗曰:
故避兵戈到铁泉,西崖柳种杏花边。
开簾尽落孤峰雪,步帐全收绕树烟。
黄葛青蓑皆入坐,诗瓢墨使半长筵。
相亲海内文章在,共戴刑平歌万年。
张谦宜 (1649年7月3日——1731年),名张庄,字谦宜,以字行世。中年又字稚松,号山民、山南学究、书隐等,晚年自称山南老人,山东胶州籍著名学者.松山张姓后裔,胶州城水寨人,晚年迁居西万松村(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缜松山子村)。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科举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进士。曾任国史馆纂修,后入皇十四子、固山贝勒胤禵幕府。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回乡隐居深山,著述授学。道光《重修胶州志》卷二十八、民国《增修胶志》卷四十二、民国《山东通志》卷一百七十七有传。其诗集《絸斋诗集》中有 《闻道士说滴水庵之胜为咏诗》曰:
瀑布皆悬流,兹独矜一滴。
得毋石髓源,山灵所秘惜。
雨不乱清声,晴犹洒余沥。
下有坎窞承,水活不能积。
峻阪泻长溜,潜润苔花碧。
曾遇读书人,谁能人任息。
赵承宠 字御钦,清康熙年间胶州庠生,青岛市黄岛区六汪名门赵氏之后。其游铁橛山留诗 《铁橛山晚归》曰:
斜日荒山返旆旌,野烟迢递暗孤城。
路迷春草连云碧,水绕寒川隔岸明。
细雨不禁花外冷,惊风可奈树边声。
芳菲有幸催归急,每苦登临不称情。
周於智 字明远。清云南嶍峨县(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上街坊)人。清乾隆七年(1742)进士。清乾隆十五年(1750)任胶州知州。其诗 《铁橛悬泉》曰:
铁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铁。顶有悬崖如盖,名滴水崖。一水从石罅滴出,时作玉琴声。下积为流,溽署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时倾,又似闻流水一曲,不减庐山瀑布云。
琴声仿佛出烟岑,流水高山自古今。
何事成连居海上,风涛漫拟是清音。
冷岱霖字雨峰,清道光二十年(1840)生,清代山东胶州南乡(今黄岛区)人。其诗 《铁橛悬泉》曰:
镇虎仙翁去不还,空留峭壁挂层峦。
酿痕直把藓衣湿,飞势常将萝洞盘。
润得涧花红万点,萦成岩草绿千般。
登临料与云门近,袖领群仙游广寒。
2008年秋,余同陕西著名书画家黄品臻先生、青岛掇英斋刘卫志先生登滴水庵,留诗一首 《题滴水庵》,谨录于兹,也算是这篇随笔的跋诗:
漱石闻流响,苍岑铁绿苔。
云檐斜日照,崖杏暮翚来。
宫圮泉犹汩,客零花自开。
临风西北望,岁月是蓬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