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烈士纪念日
隆光诚(广西南宁)
血色秋枫泛锦霞,青天白日映苍葭。
含悲九夏留遗恨,忍痛群氓践落花。
击寇英雄尤可赞,阋墙兄弟不堪夸。
金瓯缺破期脩补,二曜争辉竞丽华。



这首七律《烈士纪念日》以深沉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为主题,通过意象的对比和情感的递进,表达了对烈士的缅怀与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以下从格律、意象、情感、思想四个层面进行评析:
一、格律严谨,音韵铿锵
平仄规范:全诗符合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格式(平水韵六麻韵),如“霞”“葭”“花”“夸”“华”押韵工稳,声调抑扬顿挫。
对仗精工:颔联“含悲九夏留遗恨,忍痛群氓践落花”与颈联“击寇英雄尤可赞,阋墙兄弟不堪夸”均对仗严谨,虚实相生。“九夏”对“群氓”、“英雄”对“兄弟”,时空与人物呼应,增强节奏感。
二、意象鲜明,对比强烈
自然意象:开篇“血色秋枫”“青天白日”以壮丽秋景暗喻历史悲壮,枫叶如血、芦花苍茫,渲染肃穆氛围。
历史意象:“击寇英雄”指向抗日英烈,“阋墙兄弟”则隐喻两岸分治,一褒一贬中体现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象征手法:“金瓯缺破”以金瓯喻国土完整,“二曜争辉”借日月并悬表达对和平统一的期许,含蓄而深刻。
三、情感沉郁,层次分明
哀悼与反思:颔联“遗恨”“忍痛”直抒悲怆,民众(群氓)对历史的淡忘(践落花)隐含批判。
颂扬与警醒:颈联肯定抗战英烈,否定内战纷争,体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儒家思想。
展望与呼吁:尾联“期脩补”“竞丽华”转向积极,呼吁修补裂痕,共创辉煌,情感由沉痛升华为希冀。
四、思想深刻,时代共鸣
历史观照:将烈士纪念日与两岸议题结合,凸显“纪念”不仅是追昔,更是为警示当下。
家国情怀:全诗以“缺破—脩补”为脉络,呼应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永恒追求,具有现实意义。
争议点:“青天白日”一词可能因政治符号性引发不同解读,但置于诗中整体语境(与“苍葭”并置),更倾向自然意象的审美表达,而非政治立场。
总评
此诗格律精严,意象丰赡,情感由悲愤渐至昂扬,展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殷切期许。若论可商榷处,在于“青天白日”“阋墙”等词的政治隐喻或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但核心思想——珍视烈士精神、呼唤民族团结——具有普世价值,堪称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时代感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