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精微处见真章
——序刘桂岭《硬笔左右偏旁书写方法》
郭凤娟
汉字,是流淌在华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刻录在时间骨骼上的文明密码。一横一竖,架构起历史的风骨;一撇一捺,挥洒出民族的气韵。而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如何让这古老的方块字在硬笔的笔尖下重新焕发神采,如何让书写从一项技能升华为一种修养,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与书法爱好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刘桂岭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在硬笔书法教学领域深耕不辍的探索者与引路人。我有幸先睹其新作《硬笔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规律》书稿,阅罢不禁为之击节。这部著作,并非一部泛泛而谈的书法字帖,而是一部直指汉字书写核心难点与关键规律的“解题之钥”。
汉字结构中,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形态最丰,变化也最繁。它们如同建筑中的榫卯,如何让左右部件高低相就、宽窄相让、疏密相间,决定了整个字是端稳庄重,还是欹侧生姿。许多习字者苦练良久,却总觉字形呆板、神采不足,其根源往往在于未能参透左右结构的内在规律。
刘桂岭老师以其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敏锐观察,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牛鼻子”。在本书中,他将看似复杂的左右结构,梳理归纳为“相让”、“穿插”、“呼应”、“错落”等几大核心规律,并辅以海量的实例解析。其阐述深入浅出,如庖丁解牛,批隙导窾,让学习者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例如,一个“林”字,为何左收右放?一个“和”字,为何左高右低?一个“地”字,为何提画引领全局?书中皆有精到的图解与阐释。
尤为可贵的是,本书充满了教学的智慧与温度。刘老师并未将规律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引导读者在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去体会笔画间的顾盼情谊,去感受结构中的平衡韵律。他告诉我们,书写不仅是手的技巧,更是眼的观察与心的领悟。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远比简单地“授人以鱼”更能让学习者受益终身。
这本书,是刘桂岭老师教学心血的结晶,也是一座连接初学者与书法堂奥的坚实桥梁。它适合每一位希望提升硬笔书写水平的学生,适合每一位寻求有效教学方法的教育工作者,也适合每一位对汉字结构之美怀有好奇心的朋友。
相信每一位翻开此书的读者,都能跟随刘老师的指引,沉潜于汉字结构的精微世界。当你开始用新的眼光审视每一个字,当你手中的笔触开始有了分寸与节奏,你会发现,书写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场与千年文明对话的修行,一种在方寸之间安顿心灵的愉悦。
是为序。
2025—10—1
作者简历
字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