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志华
桂花香浮动的夜晚,总有一枚月亮像旧印章,轻轻盖在夜的天幕。所有漂泊的云都停下来,成为它盖向人间的信笺——上面写着“团圆”二字,墨迹是千古的。
母亲在阳台上摆出月饼,馅料里藏着整个北方的秋天:核桃的脆响,枣泥的甜腻,以及青红丝缠绕的旧时月色。她掰开月饼的动作,像解开一个系得太久的结。芝麻从裂缝中洒落,恍若星群迁徙。
路灯与月光在街头相遇,彼此投下淡金色的影。穿校服的少女举着手机,屏幕里是异国的海岸线;她对镜头笑着说“中秋快乐”,而浪花正把这句话卷成泛白的泡沫。原来思念可以如此轻盈——像嫦娥的衣袖,拂过万千屋顶。
我咬下一口豆沙馅,甜味瞬间接通童年:父亲用毛笔在红纸上写“月圆人圆”,我偷吃供桌上的葡萄,被祖母笑着拍打手心。如今老宅已拆,石榴树移居公园,唯有月亮仍准时赴约,像一枚不会褪色的印章,盖在所有离散的契约上。
夜深时,孔明灯从广场升起。有人把愿望写在灯罩上,火苗舔舐纸壁的声音,像春天蚕食桑叶。那些“安康”“顺遂”的笔画,渐渐融进星空,成为新的星座。
而月亮始终沉默。它知道所有奔赴都指向离别,所有圆满都藏着缺口——正如月饼的花纹,总有一处被烤成焦痕。可我们依然需要这样一夜:让月光像银针,缝合时间的裂缝;让甜味暂时覆盖生活的涩,让仰望成为最温柔的共谋。
你看,连孤悬的月本身,不也正被地球的引力拥在怀中?
作者简介:
牛志华,1972出生,牡丹江市人,职业:教师。中华诗词曲赋联理事,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牡丹江市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网教育升学规划员,全国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黑龙江省研究员,曾是招生副校长,总监,特约记者,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联楹联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二级辅导员,牡丹江市楹联协会会员,龙江诗钟社副秘书长,紫罗兰文学社长,兼值审部长,牡丹江市国学研究院讲师,青年文学理事,绥化分会九州文学会经典文坛网主席,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宁古塔作家》签约诗人,作品在中联会诗钟社,中华诗社,紫罗兰文学社,蓝星七院,后七子诗社,青年文学社,黑龙江文坛,丹江文学,野草一院,华夏诗文集萃,中国楹联传世精品典藏,等全国精选纸刊,都市头条,金榜头条媒体平台发表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