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是故乡明
(散文)
作者:季志林
时间如同脱缰烈马,一晃又到了中秋节。
濛濛细雨飘飘洒洒毫无停歇的意思,看来今年的中秋是无法赏月了,老天爷不给面子,谁也没办法。
“八月中秋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民谚意味着来年春季雨水也许会多一些。今年关中不少地方因持续干旱夏秋两季歉收,人们眼巴巴的看着庄稼渐渐枯萎,丰收的希望也随之化为泡影。于是只能盼着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这场秋雨无疑对秋播非常有利,底墒好,扎根深,分蘖多,但是天气预报说今后七、八天都是阴雨天气,农民自然担心连阴雨会影响小麦播期,毕竟明天就是寒露了。
所以人们又盼着老天爷快点晴吧,既想赏月团圆,更想把小麦种在高产期。
今天一大早起来我在雨中散步,我喜欢体验细雨下的滋味,而绵绵秋雨也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惆怅。手机不时的发出微信提示音,打开一看,朋友圈一片飘红,全是节日的祝福语,其中不少来自远方的战友。
我的战友遍布天南地北,仔细算来,除了香港、澳门和宝岛台湾没有之外,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都有战友们的身影,每天早晨和战友们互致问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发一遍问候信息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妻总是叨叨不休地说我爱玩手机,她哪里知道,这份战友情我分秒也不能耽误啊!
于是,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在部队过中秋节的情景。
戈壁滩极其少雨,每年的中秋节都是月朗气清,挂在空中的那轮明月最能勾起战友们的思乡之情,长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此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当年那位军旅歌唱家一曲《十五的月亮》传遍军营,道出了无数将士对祖国和亲人的深厚亲情。这就是军人的付出,与亲人天各一方,远隔千里,从感情上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忍受想家思亲之苦,尽管连队会举办中秋晚会,大家可以纵情娱乐放声歌唱,但是心中仍然在默默地为父老乡亲们送去自己的祝福。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年八月十五我巡道的情景。那时候连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逢节假日,干部必须替战士值班,我们是铁路维护连队,每天晚上都要巡道,我是排长,自然应该替巡道工值这个夜班。
戈壁滩的中秋夜,空旷,深䆳,清静,徐徐微风带着几分寒意,明月当头,格外鲜亮,一片银光洒在大地上,手中的巡道灯似乎毫无用处。
和我一起巡道的战士叫尹贵荣,山西兴县人,1978年3月入伍,是一个很精干很聪明的新兵。途中我问他:
“第一次在部队过中秋节就逢上巡道,啥感觉?”
“和平时一样吧!”他回答。
“你们家过中秋节热闹吧?”
“过年才热闹,八月十五好像就是走亲戚送月饼。”
“还有呢?”
“吃大红枣,我们家沟沟洼洼到处是枣树,大红枣可甜了。”
“想家了吗?”
“想!不过现在也习惯了。”
“过节前给家写信没有?”
“没有!”
“为啥不写?”
“都好着呢,就没写。”
“过节了,你应该写信问候一下父母,顺便报个平安。要知道,他们也是日日夜夜思念你啊!”
“那我明天就写。”
“也行吧,就是晚了点,今后注意。”
”排长,我记下了。”
那个时候带兵讲究开展谈心活动,其实所谓的谈心还是拉家常,思想教育的过程在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平凡的岗位,普通的士兵,在举国上下欢庆团圆之夜,我们却在大漠深处巡守全军唯一的军事专用铁路,默默无闻,日复一日,但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神圣的事业!
那一夜,戈壁滩的月亮格外明亮格外圆润格外亲切,然而,在每一个战士心中,月是故乡明!
转眼我解甲回乡已整整27年了。这些年,我每年中秋都能和亲人相聚,共赏家乡的一轮明月。但是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似乎还少点什么,其实我知道,如今忘不了放不下的就是战友之情。
我们曾经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
我们曾经在铁路线上护路清沙;
我们曾经在一个锅里抡过大勺;
我们曾经在军旗之下同把誓发!
这就是战友,同甘共苦,情同手足,无论走到那里,感情不会中断。
所以我一直认为:世间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同学关系因为缺乏生活历练,很纯真但不够成熟;同事关系因为政治生态的影响,虽来往但缺点真挚;朋友关系若受到利益所困,再亲密也不会持续长久;即使亲弟兄,分家时也要争你多我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唯有战友之情,建立在共同为国家为人民奉献青春这一崇高事业之上,为工作可以拼命,讲原则哪怕闹翻,遇险情奋力相救,再回首亲密无间!
因此,战友是一种充满情怀的称呼,是军人血性、柔情、刚毅、友爱、正直、包容的复合体,若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我们是过命的兄弟!
此时,我突然又感悟到,在部队时,月是故乡明。现在过中秋,又觉得月是戈壁明,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日思夜想的战友!
2025年中秋节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