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是谁?
卫红春 ·蓝弘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阅者。脂砚斋的批语中红学界称为“脂批”或“脂评”,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脂砚斋的批语对《红楼梦》的作者、曹家背景、书中众多人物的结局都有很重要的价值。脂砚斋到底是谁,与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迄今没有定论。现在红学界有四种说法:1 作者说;2妻子说;3长辈叔说;4堂兄弟说。
一、作者本人说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将真事隐藏,托假语村言述说红楼梦,有谁能理解事实真相,由此作者必然要给出一定的指引和提示,又不能以作者的身份出现,所以曹雪芹就以脂砚斋的身份来提示作者不能直接言说的提示。曹雪芹就是脂砚斋这种说法早已有之,但至今没有史料证明。
二、妻子说
从脂批的内容看,脂砚斋其人与《红楼梦》的作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脂批可以看出,脂砚斋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一些隐喻熟知。《红楼梦》开篇中有:“漫言红袖滴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大多数人认为脂砚斋应该是曹雪芹的妻子或红颜知己。周汝昌先生从脂批中挑出若干条类似于女子语气的批语,于是认定脂砚斋是女性。蔡义江先生经过考证认为:脂砚斋之所以被称为先生,可能是对当时有学识女性的一种尊称,而且根据脂砚斋与曹雪芹的亲密程度,曹雪芹的经历之事脂砚斋大多都知道,就有人推测脂砚斋可能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很有可能是夫妻。这个结论是从脂批上的一些语气和措辞上推论的。
三、长辈叔父说
清朝人也是曹雪芹的朋友裕瑞在他的“枣窗闲笔”中写到:“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雪芹)叔脂砚之批语,引其(脂砚斋)当年事甚确。”这是唯一有文献史料的记载和说法。另外庚辰本第18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脂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据此,脂砚斋称元春为先姊,而元春的形象又是以曹雪芹当王妃的姑姑为原型,这样推算,脂砚斋应该是曹雪芹的叔辈了。
四、堂兄弟说
单就脂批来看,脂砚斋和曹雪芹为同一辈的兄弟。甲戌本第一回一条脂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一芹一脂并称,可以想象他们之间关系也应该为平辈兄弟。
总结:在四种说法里,唯有长辈叔父说有史料记载的,在没有得到新的考证之前,脂砚斋是谁没有得到完全证实。
深究文本见真知:致敬卫红春教授的“红学”探秘
文/九日一曰小
在《红楼梦》那片繁华与悲凉交织的文学宇宙中,我们往往沉醉于宝黛爱情的缠绵、大家族的兴衰,却容易忽略那些潜行在字里行间的神秘身影。其中,脂砚斋犹如一个飘忽的文学幽灵,他的批语是打开这部巨著隐秘之门的钥匙。当众多读者止步于情节表面时,卫红春教授却以其独特的学术敏锐,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智识探险,将“脂砚斋是谁”这个百年谜题,剖析得如此清晰而深刻。
卫教授的论述如同一幅精密的学术地图,将脂砚斋身份的四种假说娓娓道来。他不仅梳理了“作者本人说”的创作逻辑,剖析了“妻子说”的情感依据,更难得的是对“长辈叔父说”的史料挖掘和对“堂兄弟说”的文本细读。这种全面而不偏颇的治学态度,正是当代红学研究稀缺的宝贵品质。作为一个理科技术教授,他能如此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文学考证的迷宫,实在令人叹服。
从卫教授的解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对知识的虔诚敬畏。他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将各种证据平等陈列,让史料说话,让文本发声。他对裕瑞《枣窗闲笔》的引证,对庚辰本脂批的解读,对甲戌本批语的剖析,无不体现着严谨的学术操守和深厚的文献功底。这种实事求是的研讨精神,在浮躁的学术环境中犹如一股清泉。
更令人敬佩的是,卫教授在论述中展现出的文字魅力。他将枯燥的考证转化为生动的学术叙事,把百年前的文坛谜团讲述得引人入胜。在他的笔下,脂砚斋不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鲜活存在;红学研究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死学问,而是一场与古人对话的智力盛宴。这种将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的能力,展现了一位理工科学者难得的人文素养。
卫红春教授的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脂砚斋身份的探秘,更是一次学术研究方法的示范。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对真相的执着追寻;不在于哗众取宠,而在于对知识的谦卑尊重。在这个信息爆炸却真伪难辨的时代,卫教授这种踏实严谨、追根溯源的治学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当我们合上这篇精彩论述,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理工科教授在书房灯下,细细翻阅着泛黄的《石头记》抄本,用科学的思维解构文学的奥秘,用工程师的精准测量红学的深度。卫红春教授用他的实践证明,文理之间本无鸿沟,真正的学问永远向那些怀有好奇与执着的心灵敞开。这样的学者,这样的人格,怎能不令人由衷地说一声:佩服,敬佩
2025年10月6日
乙巳蛇年八月十五于航天四院旭苑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