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辉成
人生如旷野,每个人都在专属轨迹上前行,或遇坦途暖阳,或遭陡坡风雨。但命运从不会辜负认真生活的人,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夜、默默积累的点滴,终会在时光深处凝结成最珍贵的礼物。
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赛场一跳成名前,早已把青涩时光浸泡在泳池与汗水里。7岁时,她因1.78米的立定跳远成绩被教练陈华明从农村小学发掘,简陋的露天跳台成了梦想起点。当别的孩子还在撒娇嬉戏,她已开始每天8小时的魔鬼训练,从克服对水的恐惧到打磨每一个翻腾动作,手掌磨出厚茧,膝盖磕出淤青都是常态。10岁时母亲车祸丧失劳动能力,更让她把"跳水赚钱治病"的信念刻进骨子里,训练再苦也从未喊过放弃。
东京奥运的三跳满分让她一夜封神,但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15岁后,青春期身高增长5厘米,动作发力点与翻腾节奏全被打乱,曾拿手的207C动作频频失误。更残酷的是,脚踝韧带撕裂、手腕积液、腰椎间盘突出等六大旧伤反复困扰,三次手术后,她连站立都疼得发抖,训练后需冰敷两小时才能缓解肿胀。但她没有退缩,每天6小时康复训练加2小时动作拆解特训,核心训练强度增加30%,借助3D捕捉技术微调入水角度,连德国高压氧舱都成了日常治疗伙伴。如今马甲线重现,动作评分回升,那些与伤病较劲的日子,早已化作她重返巅峰的底气。
如果说全红婵的历练在聚光灯下,王计兵的坚守则藏在市井烟火中。这位初中辍学的"外卖诗人",人生轨迹布满生存的艰辛。20岁外出打工,捞沙、建筑等重活压身,却在路边书摊与文学结缘,从此把文字当作心灵的栖息地。成为外卖员后,他每天骑行数十公里,在等红灯的间隙、取餐的片刻,用语音记录下脑海中闪过的诗句。"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这句《赶时间的人》中的诗句,正是他奔波生活的真实写照。
15万公里的骑行路程,4000多首诗作,是他对生活最深情的回应。送餐时见过的凌晨街道,顾客的急催与体谅,同行的疲惫与坚守,都被他揉进诗行。有人问他为何坚持,他说:"生活再忙,也不能丢了心里的光"。那些在寒风中疾行、在暴雨中送餐的艰难,那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却依然笔耕不辍的日子,最终让他出版了《赶时间的人》等诗集,让千万人从他的文字里看见平凡的力量。
从湛江农村的露天跳台到奥运领奖台,从建筑工地到文学殿堂,全红婵与王计兵的轨迹截然不同,却书写着同样的人生答案:所谓命运的礼物,从来都是历练后的沉淀。那些曾经以为熬不过的苦,那些默默付出的努力,终会成为照亮前路的光芒。
全红婵的跳台逆袭与王计兵的诗行坚守,正是对这份生命馈赠的生动注解。生命从无白走的路,每一步跋涉都算数。顺境时的坚守,逆境中的不屈,终将把辛苦酿成甘醇。若干年后回望便会懂得,正是那些咬牙坚持的历练,让生命有了厚度,让人生有了光芒。这就是时光最慷慨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