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递温暖尧口
作者:刘裕财
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尧口村宛如一颗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明珠。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更有一种比自然风光更动人的景致——那便是村民之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爱与温暖。它无声,却浸润着每一寸土地;它无价,却构筑了尧口村最坚实的精神丰碑。这份以行动传递的爱,让“邻里相帮、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如春日暖阳般恒久沐浴着这片和谐家园。
在尧口村,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温暖接力,一次深植于行动的担当诠释。当东莞狮子会的爱心队伍跨越山海而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助学的款项与物资,更是对尧口未来的深切期许。这份来自远方的善意,如石入静湖,在村民们心中荡起层层涟漪。它让乡亲们真切地感受到:尧口,是被爱看见的地方。这份被看见的温暖,悄然点燃了村民回报乡梓、传递光热的心火。
于是,爱的接力棒,被尧口村的乡友们稳稳接过。他们或许身处异地奋斗打拼,但根始终深植于故土。他们出资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举办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当烛光映照在老人们饱经风霜却幸福洋溢的脸上,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在村中回荡,我们见证了一种超越血缘的孝道与敬爱。这每月一次的相聚,既是对长者一生辛劳的抚慰,更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美德最生动的践行。
这份爱,在特定的时节更显浓郁。在上级党组织的关怀与各界爱心力量的支持下,尧口村于2025年端午节隆重举办了“深深敬老意、浓浓粽香情”千叟孝老敬老活动。现场粽香四溢,情意融融,长者笑容洋溢,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尊老敬老的文明风尚。让敬老之风在尧口更加深入人心。
这份爱,继而融入日常烟火,升华为更深沉的守护。村里的爱心免费素食午餐项目,便是这守护的见证。自爱心餐厅开办以来,应者云集。邻里乡亲们或捐资,或送来优质大米、清亮食用油、新鲜蔬果……捐赠物资堆积如山。这“如山”的,何尝只是物品?分明是村民们一颗颗滚烫而赤诚的心。这顿免费午餐,滋养的不仅是长者的身体,更是整个村庄的道德与良知,它将“邻里相帮”化为一餐一饭的温暖,无声诉说着:在尧口,没有人会被遗忘。
爱的阳光,更精准照耀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中秋佳节,月圆人圆,尧口村的爱心人士没有忘记村里的140位残疾朋友。他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与真挚问候,让节日的关怀不留死角。这份特殊的中秋心意,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完整含义——我们关心的不仅是多数人的福祉,更是每一个具体个体的尊严与冷暖。

这份爱与远见,也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育中熠熠生辉。在这片崇文重教的土地上,华姓、尹姓、刘姓等屋场理事会共同谱写了奖教助学的动人篇章。他们连续数十载,坚持举办隆重的奖学大会,累计奖励优秀学子逾千名,发放奖学金百余万元。这漫长而坚定的坚守,不仅生动诠释了“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古训,更将爱与希望倾注于未来,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照亮无数学子的前行之路。
从远方到故土,从长者到幼童,从今日的呵护到明日的期许,爱在尧口村完成了一场完美的循环与升华。它由外而内被激发,又由内而外勃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爱心人士播下的种子,已在尧口沃土上枝繁叶茂;乡友们的反哺之情,已汇入村民日常的互助洪流;而那粽香情暖的敬老之日与书香绵长的奖学之风,共同构成了这爱与文明最鲜活的注脚。
这就是尧口村的文明密码:用爱心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担当,让这座村庄始终沐浴在文明、和谐、友爱的阳光之下,生生不息,温情永驻。





作者简介
刘裕财,男,1978年10月生,江西于都禾丰镇尧口村人。赣州市财会学校毕业,东莞市力弘钟表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现任禾丰镇尧口村党委副书记。同时热心文化传承与公益事业,担任于都县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禾丰商会名誉会长、刘氏世昌公联谊会会长。
(图文供稿:刘裕财)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