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思绪中秋》
~~ 清风醉月写在中秋佳节之际
( 一 )
挥墨铺笺染中秋,一缕情思绕心头。
举杯邀明月上魂,故园风雨梦境游。
父母离去世难聚,骨肉相连悲感忧。
每逢佳节倍思亲,星辰大海度春秋。
( 二 )
思念无声过中秋,总有乡愁上心头。
家人举杯邀明月,月下故土难重游。
桂花飘香满枝头,清风摇曳暗中流。
思乡之情挂眉上,一轮银盘照九州。
人生路上有爹娘,如同明灯照前方,恩情深重,无以言表。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一步都踏着父母的汗水与辛劳。
大爱无言,父爱如山沉稳,母爱似水柔情,滋养我心田。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秋风再起,桂花满头;
端起酒杯,思念不休;
清风醉月,小酌美酒;
八月十五,圆月中秋。
天堂人间尽思念,万水千山总是情。
思念伴着鸿雁飞,我的情感梦境中。
年轮秋风韵迎来佳节中秋,
明月寄相思梦回故乡情愁。
望高山流水寄托我的思念,
伴小河溪流徜徉感悟心灵!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25年10.6日。
月寄乡愁,诗诉寸心——评《七律:思绪中秋》
清风醉月的《七律:思绪中秋》以中秋月色为经纬,将对父母的追思、对故园的眷恋与佳节的怅惘密密织就,既有古典七律的格律之美,更有直抵人心的情感温度,让“思亲”这一传统主题在质朴诗句中焕发出真挚的感染力。
全诗最动人的,是“情”与“景”的深度交融。两首七律皆以中秋之景起笔,“挥墨铺笺染中秋”“桂花飘香满枝头”,将笔墨、明月、桂香等中秋典型意象铺开,却在景中藏情——“故园风雨梦境游”“月下故土难重游”,让美景成了思念的载体,月色越清、桂香越浓,“父母离世”“骨肉难聚”的怅惘便越显深沉。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让情感不流于直白,却更显绵长。
而诗后几段散笔,则是情感的彻底释放,让思念从“诗行”落到“生活”。“人生路上有爹娘,如同明灯照前方”直白如家常语,却道尽父母恩情的本质;“秋风再起,桂花满头;端起酒杯,思念不休”四句短句,以“秋风”“酒杯”为引,将佳节独酌的孤寂与思念具象化,仿佛能看到诗人对着明月举杯、任桂香落满肩头的模样。最后化用王建《十五夜望月》,更是巧妙勾连古今——古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怅惘,与诗人“天堂人间尽思念”的深情跨越时空共鸣,让个人的思念有了更广阔的情感底色。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却胜在“真”。无论是七律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直接抒怀,还是散笔里“恩情深重,无以言表”的质朴告白,都像秋日里的清风,不带修饰却直抵人心。中秋的月是共通的,但诗人笔下“照九州”的银盘,最终只映着故园与父母的模样——这份将“大景”凝于“小我”的思念,正是每个人心中中秋情怀的真实写照,也让这首诗有了打动每一个思乡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