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里的成语典故之
物极必反
文/赵永武
应该说,我们民间的一些很有意味的俗语,从源头上分析,可能就来自于《道德经》的思想和智慧。比如这句“吃饱了要知道放下碗筷”,意思很直白的,大家一听都能明白的,吃饱了还不知足,还不放下碗筷,结果会是什么样的?老子告诫过我们的,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道满足了,人就不会受辱;“知止不殆”,懂得后退,懂得抽身,懂得收手,人就没有什么危险。
但要论起来与这句俗语意味上更接近的话语,应该还是《道德经》第九章的第一句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怎么理解?字面意思上讲,手里拿的满满当当的,不如适可而止。我们看,一个是吃饱了,一个是拿多了,都达到了某种极限。什么是极限?事物发展到巅峰了,不可能再沿着既往方向发展,这就是极限。吃饱了再吃就可能撑死,拿满了再拿就可能连原有的都要丢失,物极必反嘛。老祖宗传下的智慧,用老子的原话说叫什么?“反者,道之动。”事物都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然后呢?发展到了极限,就“各复归其根,”各自回归到自己的本源,哪来的到哪去吧!天地间万事万物都逃不脱这个法则的,所以在《道德经》文本中,老子先后两次告诫我们,人要知足;知足之后呢,就要知止了。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把事情做到极限,引申一下讲,不要把事情做绝,把话说满,要留有余地,否则,与我们期待的结果相反的结局,就在不远处等带着我们。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第九章,老子又说了“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注意,这个“揣摩”的“揣”字儿在这里读“椎”,“捶打”的意思。他还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把金属玩意儿,比如兵器呀刀具呀锥子呀等等,锤击打磨得十分锋利,这种锋利却很难保持得住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到了极限状态了嘛?锋利得不能再锋利了,这个时候与我们期待相反的结果,就可能出现了:太锋利了,容易折容易断。这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做事不能苛求圆满,不能苛求完美,事物发展到圆满或者完美的地步,相应的,破坏圆满或完美的力量也会强大起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的,相反相成嘛——事物很快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再拓展一下,做人呢,不可太过精明,精明就是人性格中的锋利部分。老子在讲大道和光同尘时,说大道是“挫其锐”的,把自己的锋利部分挫磨消解掉,这样才能不伤人,也不会伤了自己。所以,我们中国人说一句话:“寓精明于浑厚。”也不可太过强势,老子说的:“强梁者不得其死。”凶暴蛮横作风霸道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统而言之,这些都是老子在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能走极端的,而是要如《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所言“去甚,去奢,去泰”,不但不能走极端,而且连过分的言行、奢侈的欲望等等,统统都不能要。
再看下一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意思很好理解是吧?大家到西安的未央宫或大明宫遗址公园走走看,再到北京的明清故宫走走看,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少皇帝?有历史可查的将近500位;有哪个皇帝守住了自己的泼天富贵?没有人,没有哪怕一个人。连天下大权集于一身的皇帝都守不住自己的泼天富贵,还有谁能守住?所以,老子在这里说了,金玉满堂也没人能守住的,这就是天道。天道好循环。
紧接着一句:“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怎么讲?若是因为富贵而变得骄横不可一世,通常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的。应该说,这也是富贵不可长保的一个方面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人是最浅薄的动物,稍有过人之处,就会滋生骄傲之心的;还不要说既富且贵了,一旦既富且贵了,骄傲很快就会变成骄横。这个是不用验证的,源自于人性深层的东西。所以老祖宗说什么?人生忌满。你享的是齐天之福,还要骄横不可一世,满上加满了,你不亏谁亏?老子的原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你满了,你余了,就会让你亏损;然后把你亏损下来的,拿去补充原先不足的原来亏损的。这话听着好像有些神秘,好像有神神怪怪在主宰着似的,其实不是,完全是天道使然。事物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事物在走向满,也就是走向发展极限的过程中,促使事物正向发展的积极力量是占主导地位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促使事物反向发展的消极力量是占次要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慢慢的,事物走向极限了,原先占次要地位的消极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渐渐占了主导地位;而原先占主导地位的积极力量,有个逐步衰减的过程,直至最后沦为次要地位。这还是老子用他的一句“反者,道之动”告诉我们的,而这里体现的,则是“反者,道之动”的另外一重解读:相反的方向或者反面的力量,本就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嘛。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一定不要害怕有对立面的存在,对立面的存在至少会让你小心谨慎的;反倒是做人做事太顺当的时候,也就是几乎没有反对力量的时候,我们反而要警惕的,这不正常,不正常的背后肯定是有危机潜伏的。
好了,回过头来我们小结一下,老子在这里一连列举了四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共同说明一个事物发展的终极原理:物极必反。其实对“物极必反”这个原理的阐述,最早应该出现在《易经》的“丰”卦里:“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大意是说太阳升到最高处了,日上中天了,就开始向西边坠落了;月亮圆满了,也就开始亏损了。我们把两厢里对比一下,很容易就会发现,《易经》“丰”卦是用自然现象来举例的,而老子在这里却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举例的,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举例更能收到警醒人心的效果。有了这些能警醒人心的事例铺垫,老子紧接着就又说了:“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人功成名就了,事业达到巅峰了,人生达到巅峰了,还有上升空间吗?显然没有了,巅峰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了,所以要红尘中及时抽身,要知道收手,要激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法则的。
作者简介:赵永武,副研究馆员,早年写作,略有小成,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个人作品集4部,曾荣获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8年被周至县委县政府认定为"高级人才"。现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书稿《诗经里的长安》大部分章节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长安夜话》播出;《楼观论道》书稿及短视频正在完稿制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