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佳元烟花公司成立25年安全事故为O,只为双向奔赴破解高危困局,社会效益方可守护!
醴陵市佳元烟花25年零安全事故、年创税600多万的亮眼成绩,不仅为高危烟花行业立起安全标杆,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担当,其社会效益值得高度关注——租赁村民200多亩山林田土,每年发放工资超500万、支付租金10余万元,既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又带动了乡村资源盘活,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重要纽带。这充分说明,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压舱石”,而企业发展则是涵养社会效益的“蓄水池”。
当前,烟花行业对优化监管、赋能发展、守护社会效益的呼声愈发强烈,佳元烟花的实践与行业诉求形成鲜明呼应:
1. 抓安全要“分类施策”而非“一刀切”。“一家出事、千家关门”的简单化整顿,不仅会让合规企业蒙受损失,更可能导致大量员工失业、村民租金无着,冲击地方民生。应借鉴民航事故处置逻辑,以“树安全标杆、惩违规落后、带中间企业”的精准方式管控风险,避免社会效益因粗放监管受损。
2. 保安全需“科技赋能”从源头治本。当务之急是汇集专家力量,制定统一技术安全标准,通过引入机器人作业减少人工风险,推行炸药分散管理替代“混凝土堡垒”式集中存放。唯有以科技筑牢安全防线,才能让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创造就业与税收,保障社会效益不中断。
3. 促发展要“双向奔赴”优化环境。地方政府与企业需同心协力,在企业依法缴税、合规经营之外,坚决斩断变相摊派、索拿卡要的“黑手”。唯有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才能持续释放就业、增收等社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民生改善、地方进步”的良性循环。
佳元烟花的实践证明,高危行业既能实现安全与发展双赢,更能成为社会效益的“贡献者”。期待监管部门倾听行业呼声,以精准监管、科技赋能、环境优化为抓手,让更多烟花企业像佳乐一样,在安全发展中守护并放大社会效益,书写产业、民生与地方共荣的新篇章。(《都市头条》记者报道/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