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携秋祺
文/路等学(兰州)
晨霭如纱,尚未被初阳点化。风却先来了,蹑足走过檐角的风铃,未曾惊动半分清梦。它敛去了夏的浮躁与黏稠,只余一身清冽,似一管拂尘,轻轻掸去云翳,将第一缕澄澈的曦光,妥帖地安放于我的窗台——那是秋日最温婉的序章,是风在人间写下的第一行柔软诗笺。
田畴之上,谷穗最先读懂了风的密语。它们谦卑地垂下沉甸甸的穗头。那修长的穗子,蕴藏着夏日全部的光华,如今被晨光浸染,泛着朴素的、近乎亚光的金黄。风掠过之时,整片谷地便摇曳成一片淡金色的海洋,穗浪翻滚,沙沙声如远古的蚕食,细密而持续。农人粗糙的手掌抚过谷穗,指尖传来的,不仅是籽粒的坚实,更是光阴沉淀的承诺。
风的行旅并未止步于此。它旋过田垄,跃上山塬,拂过庆阳的果园。黄土高原的沟壑间,苹果树早已缀满果实,成了秋日里最鲜活的风景。庆阳苹果沾着厚土的气息,经足了日晒,颗颗饱满。青白色的果蒂边还带着浅淡青涩,往下渐次晕成胭脂粉、石榴红,向阳的一面更染出透亮的绛紫,像挂在枝桠间的小灯笼,沉甸甸坠得枝条微微弯曲。风穿林而过,携走了果子的清甜,连气流都变得温润起来,满载着阳光与果香,漫向村落。
这芬芳被风牵引着,一部分沉入农人望着果林时那眼角的笑纹里,另一部分,则飘飘荡荡,最终融入了巷陌深处那锅糖炒栗子的焦香里。那株阅尽沧桑的老桂,细碎的金蕊不胜凉风似的,簌簌然辞别枝头。黝黑的铁锅翻炒着暖意,焦糖的甜、桂花的雅、以及那风里一丝清冽的果香,被风这无形的丝线缠绕、编织,氤氲了整条青石小径。卖栗的阿婆笑意盈盈,将一份滚烫的暖意包进牛皮纸,风拂动她霜白的鬓发,“天凉了,趁热吃”,一句寻常的叮咛,被风酿成了最朴素的诗。
我独坐于庭院,看风这位无行的书法家,在石案上铺展银杏的信笺。那些金黄的扇面,打着旋,最终一片安然泊于我的掌心。风里,糅合了谷粒的干燥暖意、庆阳苹果的熟甜、邻家竹竿上阳光与皂角的清冽气息,以及老人闲谈中抖落的、关于年成的碎语……这黄土高原与人间烟火的万千滋味,都被秋风这最耐心的拾穗者,一一敛入怀抱。
于是,我顿悟了。秋风,它何尝是肃杀的前奏?它分明是一位信守诺言的故人,年年如期而至,将谷穗的笃实与苹果的甜蜜一同归还粮廪,将暖融融的慰藉递入掌心,将亘古的安宁,谱入岁月流转的无声韵律之中。
当它再次拂过我的肩头,我不再畏怯那丝凉意,只静静聆听。风声穿过缀满果实的塬上,拂过波光粼粼的秋水,在我耳边留下亘古的祝祷:
愿你的生命,亦有满仓的丰盈,有不熄的烟火,更有这秋风过处——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清朗与安宁。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