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文学】|第六十七期
秋声
伊东(山西大同)
寒露过了,白昼便短了起来,夜却拖长了。人常说“秋分”之后,昼渐短,夜渐长,其实何至于此。寒露一至,那日光便如被推了一把,急速地往下坠,而黑夜则踌躇满志地扩张着它的版图。
窗外魏都古城已染了秋色。先是古城墙面几点黄,继而与护城河边连成一片,终至于满城,如火如荼,竟比春花还要热闹几分。远望那古城,红黄驳杂,犹如打翻的调色盘,偏又排列得极有章法,并不使人觉得杂乱。树叶在风中飘摇,有的已经禁不住秋风的催促,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铺满了小径。行人踩上去,沙沙作响,这便是秋声了罢。
文瀛湖畔天空有大雁南飞,排成人字,掠过苍穹。它们鸣叫着,不知是欢欣抑或悲凉。大约南方的温软水土在召唤,而北地的旧巢却又不免令人眷恋。这般矛盾,竟与人心相通。我立在窗前,目送雁阵渐行渐远,终于化作天边的几点黑子,继而连黑子也消失了。
和阳门的菊花却不管这些,它们只管开放。黄的、白的、紫的,在城门前竞相展颜。菊花不比春花娇艳,却自有一股清傲之气,不畏霜寒,反倒开得愈发精神了。古人云“菊有黄花”,其实未必,如今的菊,颜色繁多,形态各异,早已不是陶渊明东篱下那几株了。然而菊之精神,千年未变。
午后沏上一壶上好的铁观音,看着红边绿底的茶叶升起落下感叹人生如茶。随手放一支曲子。音乐这东西真是奇妙,不过是空气振动罢了,却能直抵人心深处。那音律在空中盘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听者便随之沉浮。我闭目聆听,只觉得心神俱醉,仿佛生出了翅膀。
可不是么?音乐便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羽翼。借着它,人可以暂时脱离尘世的牵绊,翱翔于九天之上。这时节,蓝天显得格外高远,海洋也格外深邃。乘着这音乐的翅膀,飞呀,飞呀,竟不知要飞向何方。也无须知道要飞向何方,飞着便是了。
天色渐暗,夕阳将云彩染成金红。昼短夜长,本是自然之理,人却总不免有所感触。想来古人悲秋,大抵也是因这昼夜消长之故罢。然而秋自有秋的美处,譬如这夕阳,譬如这雁阵,譬如这菊色,譬如这音乐。
飞呀,飞呀,乘着天使的翅膀。
2025年10月8日于大同古城
作者简介
张存玺,笔名〔伊东〕生于1954年,山西原平市人,副主任医师。业余文学爱好者,喜欢古韵诗词、散文、随笔。自娱自乐笔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