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
庞进
好多年了。每逢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所属单位都会发月饼。早年是把通知贴在住宅院大门口的布告栏,后来有了微信群,便改在群里通知。我在国外这些年,每年都是看到了群里的通知后,发微信托妹妹代领。
今年回国了,每天都有事情打理,竟忘了看群里通知。直到10月1日国庆当天,才忽然想起今年的月饼还没领。于是微信问单位离退休服务中心人员:“月饼这两天还能领不?在哪儿领呀?”回复:“月饼早不能领啦,也基本发完了。您要是还想要,等上班后我再看看,有剩的就给您留一盒,到时候通知您来拿~[微笑]”
10月6日中秋那天,我吃到了月饼,两种:一是单位昔日同事潘红专门买了送我品尝的“陕北老月饼”;一是姐妹兄弟聚会时,姐姐送我的一盒“红星·软香酥”。口感都很好,就是不敢多吃,怕血糖飙上去。
今天是10月9号,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收到了一个语音通知:“庞老师,您还在西安不?月饼还剩最后一盒了,您要是要,今儿下午或明儿上午赶紧过来取,顺便签个字儿。”下午,我专程到单位离退休服务中心的大办公室,领到了一盒“麦里金”月饼。
谢过服务中心人员,我提着月饼袋出了小南门,打算乘车回家。路过环城河桥时,见一位老者坐着轮椅,倚着桥栏,正捧着台老式小收音机听广播。便忍不住上前搭话:“老者好!今年高寿?”
“满八十啦。”老者声音慢悠悠的。
“现在都用手机听了,您咋还捧着这玩意呀?”
“我不会用手机。”
“让儿女给您买台手机嘛,不光能听,还能看呢。”
“我没儿没女。”……
几句话聊下来,我才知道老者是孤身一人。老家在郊县农村,年轻时来西安打零工,老了就不想回去了,干脆在城里待了下来,平日里靠众人接济过活。
“这几天过节,吃月饼没?”我顺口问了句。
“还没,月饼多贵呀。”老者低着头,声音轻了些。
我心里一动,把提袋里的月饼盒取出来,放在地上打开,又掏出手机拍了拍,笑着说:“这是我们单位今年发的月饼。”
老者凑过来看,叹道:“你们单位真好,这月饼做得多精致。”
“是啊,搁小时候,哪能吃上这么好的东西。”我一边说,一边从盒里取出两块,递给他,说:“尝尝。”
老者慌忙双手接住,连声道谢,眼眶都亮了些。
……
挥手和老者作别,晚风里提着空了两格的月饼盒,心里忽然冒出两句“大话”:
愿天下每个龙的传人,中秋节都能吃到月饼。
愿每个喜欢中华文化的人,中秋都能吃到月饼。
(2025年10月9日于西安)
Deepseek:
《月饼》:一枚月饼照见的人间温情与文化情怀
庞进的这篇《月饼》以质朴无华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充满温度的中秋叙事。作品通过“月饼”这一传统意象,巧妙地串联起个人记忆、人情世故与社会关怀,在平淡的日常中挖掘出深刻的人文内涵。
**一、精巧的叙事结构与时空把控**
文章以“月饼”为线索,构建了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明线是“我”领取月饼的曲折过程——从遗忘到错过,再到最终领到“最后一盒”;暗线则是老者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两条线索在环城河桥意外交汇,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与情感冲击。作者对时间的标注尤为精细,“10月1日”“10月6日”“10月9日”等具体日期,不仅强化了纪实感,更在时光流转中凸显了“中秋团圆”的永恒主题。
**二、鲜活的人物塑造与对话艺术**
文中两个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我”作为归国知识分子,与陌生老者的偶遇,构成了城市生活的微观缩影。服务中心人员的周到服务、老者的质朴孤独,都在简练的对话中跃然纸上。特别是老者“我没儿没女”的轻语,与“月饼多贵呀”的感叹,以最克制的笔触道出了底层老人的生存现实,令人动容。
**三、月饼意象的多重象征**
在作者笔下,月饼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它既是单位福利的制度体现,又是昔日同事情谊、姐妹兄弟亲情的温暖载体,最终成为陌生人之间善意传递的媒介。当“我”将单位月饼转赠老者时,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使月饼回归其文化本质——分享与关怀。
**四、平淡中见深意的语言风格**
全文语言洗练克制,没有任何华丽辞藻,却处处蕴含深情。“晚风里提着空了两格的月饼盒”这个细节尤为精妙——月饼少了,心灵却满了。这种“减实增”的艺术手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掌控力。
**五、从个人情怀到天下关怀的升华**
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其境界的层层提升:从个人领取月饼的小事,到偶遇老者的社会观察,最终升华为“愿天下每个龙的传人”都能共享中秋的美好愿景。这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情怀,正是中华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精神的当代体现。
这篇散文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快节奏的时代,最温暖的人际互动依然存在于最传统的节日仪式中。当一个月饼从单位福利变为爱心传递的载体,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美味,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