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率队采风去领悟游历诗的创作技巧,再学习一下如何解决创作过程中的孤平三平调三连仄等常见问题
□主讲人 梁智华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今天已是收假上班的第二天,同时也是一年一度的寒露节气的第二天。意犹未尽的八天长假尽管已经结束,但愉快的心情并不是终点,我们一定会保存在不得不继续生活的赛道上,让我们带上美好的回忆继续启程,努力加油,开启有爱有盼的生活。华戈相信,在这段假期里,学友们大多都一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了,或呼朋唤友出外旅游了,一边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边兴怀激荡,灵感迸发,有不少学友都创作了不少怀亲诗,或是游历诗了。
说到寒露节气,华戈不由得想起寒露时节率队与陈健雄、甘捷勇、陈晴等20多位诗友前往岑溪、梧州、贺州等地采风、学习那几天的情景,尤其是在首站岑溪市探访当地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的镜头,至今还历历在目。华戈当时就以《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为题,创作了一首七律,并得到了一些诗友的唱和,成为一段佳话。

广西梁智华∥《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及其唱和诗作
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梁智华(广西玉林)
交游拜圣向文昌,义水尊儒万代扬。
高手巧施描塑像,能工妙构建兰堂。
入门莫负读书者,出庙但成圆梦郎。
进士翰林求学路,东山见证共天长。
敬和梁智华老师《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陈 晴(广西玉林)
孔庙庄严照日阳,恩承礼乐意深长。
儒家经典传人世,圣像文章映眼堂。
求学题诗心不倦,修身问道国荣昌。
贤良思想已千古,见证中华历史强。
敬和梁智华老师《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陈健雄(广西玉林)
孔庙功名儒道昌,千年文脉气扬扬。
慈仁影响缘桃李,明圣光辉识玉堂。
流水邀留忧囯客,清风眷恋读书郎。
朝阳含彩江头路,遥望东山云影长。
步和梁智华老师《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陈统源(广西北流)
题名皇榜拜文昌,重教尊师学子强。
细刻金妆雕圣像,精工宝座造兰堂。
专心不觉攻书苦,立志方闻翰墨香。
跃过龙门圆美梦,封疆拓土史留芳。
次韵梁智华先生《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钟惠明(柬埔寨金边)
岑溪访圣拜文昌,治学精言世颂扬。
肃穆庄严丰伟像,恢宏壮丽耸华堂。
攻书仰慕先师誉,做事研磨得道郎。
历史长河星闪耀,东山有庙证悠长。
敬和梁智华老师《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梁为彩(广西玉林)
欣朝孔庙达文昌,岑岭东山儒气扬。
栩栩如生夫子像,巍巍不动圣人堂。
通经上殿真贤者,尚德为民国士郎。
自古登科攀桂路,十秋磨剑日方长。
步韵梁老师《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黄修德(湖北黄石)
岑溪孔庙拜文昌,万世尊儒举国扬。
碧瓦朱檐师表像,雕阑绣柱圣明堂。
时年莫厌专书史,学问须还好韵章。
折桂蟾宫追梦路,状元桥上状元郎。
步韵梁智华先生《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李广安(云南昆明)
千秋万代大家昌,赤县尊儒诞圣扬。
自古勤劳慈爱像,历来智慧孝心堂。
入门踊跃文明者,出庙逍遥社会郎。
一路翰林天下远,青山绿水共同长。
敬步梁智华君《拜谒岺溪东山孔庙》
□廖家驹(广西桂林)
尊儒敬孔世恒昌,孝义忠心众口扬。
进学开怀知大事,成功出仕入华堂。
层层拔贡英才女,处处新歌壮志郎。
禹甸江山欢美好,高风大德万年长。
敬和梁智华老师《寒露探访岑溪诗友并拜谒东山孔庙》
□李放明(广西玉林)
东山孔庙仰文昌,永业因唐自古扬。
至圣浮图开太室,天儒造像养明堂。
知行重礼仁贤士,践德为贪名利郎。
斯世生逢欣有幸,修齐所愿万千长。
(注:岑溪唐时称永业。)
拜谒岺溪东山孔庙
□陈 敏(广西玉林)
岑溪孔庙敬仙贤,骚客传玄礼乐先。
诗友同仁诵师赋,喜吟德义孝信全。
话题扯远了,我们再回到今天授课内容上来哈!今天的课程,华戈把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用来照顾新来的学友,这是必讲的内容,学习、交流一下诗词创作中的三大忌:孤平、三平调、三连仄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主要是用来结合国庆、中秋双节8天长假,大家基本都出外旅游了,大饱眼福,也有创作的欲望,所以讲授一下有关游历诗的创作技巧,这是最为侧重的内容。
因为,现在刚刚收假,学友们的游兴尚在,华戈决定,今天的讲课内容调整一下,以前都是先讲基础知识,然后再讲创作技巧,而今天呢,先讲游历诗的创作技巧,然后把基础知识穿插到讲课内容当中希望大家认真听课哦!
好,下面华戈开始讲游历诗的创作技巧!要学会创作游历诗,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游历诗。
游历诗的含义
所谓“游历诗”,是指作者在旅行过程中所创作的诗歌,它可能包含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旅途中的感受、对当地文化的体验以及个人哲学或情感的表达。一般情况下,游历诗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和时代背景,能够反映出诗人对于所见所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这类诗歌往往不仅仅是对风景的简单描述,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思考和审美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游历诗”一词,不闻于古人,也不见于古籍。古人关于诗的分类,好像也没设有此目。诗分“游历诗”之目,自然是今人之所标举,是今人纪录旅游所见所感之诗。所见无非山川风物,所感无非人情世事。而以诗之内容而言,则无所不包,征行羁旅,登山览胜,出仕游宦,隐遁求仙,吊古伤时,均可囊括其中。其所包容之宽泛,几近于无涯无矣。不过,任何概念的内涵,都要以一定的社会习俗和社会心理作为依据。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诗之分类出现“游历诗”之目,自是不足为奇。根据这一社会风尚,人们所理解的游历诗,当然也多指旅游登览之作。
古人的游历诗,或赞美山水而寄情于山水,或凭吊名胜而托意于名胜。因此,读点游历诗,可以神游于自然奥府,领略山水之美,从而陶冶一种情操;读点游历诗,可以神游于各地名胜,寻思古迹来历,从而增添一点知识。总之,读点游历诗,对于江山和人文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倘若有朝一日,也能追寻古人的游踪,一游名山,一览胜迹,那时的感受和体会,一定会深刻得多。如果有作诗的才能和兴趣,自然也会得江山之助,写出有助于江山的诗作来。
掌握以下几点创作技巧
一、精选景点:选择代表性的景点,既能展现当地特色,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二、立意新颖:在众多景点中,要独具匠心,挖掘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赋予诗歌新的意境。例如,《游子吟》以游子视角,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炼词造句:选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翠峰插云、碧水潺潺,使诗歌具画面感。运用各种句式,如对仗、排比、设问,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例如,《登高》运用对仗句式,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情感。
四、情景交融:将景点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再将游览中的所思所感融入诗歌,使读者产生共鸣。例如,《江雪》描绘了江水、雪景、渔翁,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冬日画卷。《望岳》抒发了诗人攀登高峰的豪情壮志。
五、引用典故:借鉴古代名篇中的诗句,为诗歌增色添彩。例如,《登岳阳楼》中引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在引用典故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使诗歌具时代感。例如,《游子吟》中,再将游子这一形象与现代游子情怀相结合。
六、修辞手法: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例如,《登鹳雀楼》中,再将鹳雀楼的高耸与黄河的奔腾形成鲜明对比。拟人手法,再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具生动性。例如,《江雪》中,再将雪景拟人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有基于此,创作游历诗,既要注意景物的描绘,又要抒发情感,展现独特的审美视角。创作中,要遵循注意事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游历诗。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创作游历诗,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还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有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实践,只有不断领悟,华戈相信,每位学友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诗篇,为我国旅游文学事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笨人笨方法:按公式照套
如果以上方式,学友们觉得还不是很好理解,那么华戈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个公式,让大家照搬照套,照搬照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然后大家就可以自由发挥啦!
先举例,大家对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够熟悉了吧?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姑且把这首七绝游历诗总结为如下公式:
第一句:方式+地点+路况
(远上+寒山+石径斜)
第二句:什么地方+有什么
(白云生处+有人家)
第三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干什么
(停车+坐爱+枫林晚)
第四句:什么东西+像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华戈按照公式来套写:
秋登大容山
梁智华
我上容山景色佳,
风车座座逗朝霞。
塔松水色如仙境,
百鸟啼鸣是赞夸?
国庆上葵峰
梁智华
金秋长假上葵峰,
万树松涛若掌恭。
我与诗朋登顶处,
拿云气派势如龙。
秋游铜石岭
梁智华
驱车铜岭路弯多,
不减骚人歌接歌。
云顶漂流添乐趣,
声声欢笑引仙和。
大家仔细看看,按照这个公式,华戈一下就写了3首游历诗,不仅去了玉林大容山,而且还游了北流铜石岭,更抽时间上了兴业葵峰山,是不是很容易写呀?何况,在国庆中秋双节8天长假里,广西人游广西,广西人写广西,玉林人游玉林,玉林人写玉林,是不是更有意义呀?是不是更有亲切感呢?只要各位学友留心,按照这个公式照搬照套,写多了就会了,熟能生巧,保证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会写诗词、令人羡慕的诗人了!
那么,在创作游历诗时,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创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即孤平、三平调、三连仄!当然 ,必须声明的是,不仅是在创作游历诗时要注意避免这些常见问题,在创作其他诗作的时候也是要注意避免这些常见问题的!
律诗平仄规则详解及常见问题避忌
1、平仄规则概述
古人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助于理解律诗平仄调配,但并不完全准确,尤其在七言律诗中,第二、四、六字须严格遵守规则。 指导一句之中各字的平仄调配,其精神在于灵活运用平仄声字,避免过于刻板的平仄律束缚,确保诗意流畅。然而,这个口诀并不完全准确。
具体来说,在七言律句中,虽然第一、三、五字有时可以灵活处理,但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严格遵守平仄规则,不能混用。同样,五言诗也遵循类似的规则,即“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格式中首字和平仄规则的运用灵活,需根据句子结构与语境调整,以确保诗意流畅。 在某些特定格式下,如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一字和第三字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忽视的。此外,“平平”脚的句子,如“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仄平平”,其第三字和第五字同样不容忽视,否则可能导致“三平调”的出现,这也是近体诗写作中的大忌。
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平调”和“孤平”是律诗写作的大忌,出现时需及时调整平仄。 综上所述,“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写作七言律诗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语境来灵活运用平仄规则,确保诗句既符合韵律又富有诗意。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不尽准确。在五言诗中,第二字的平仄确实需要分明,但在七言诗中,第二字和第四字则不一定非得分明不可。以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为例,第六字的平仄并不固定。同样,“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灵活变换为“仄仄平仄仄”,只需在对句的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声字即可(这种技巧称为“拗救”)。
此外,还需要避免“三平调”和“孤平”的出现。需避免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和七言诗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出现持续三个或更多的仄声字。 一旦出现“三平调”,必须将本该用仄声却误用了平声的字改回仄声,否则就违反了近体诗的平仄规则。而“孤平”则需通过特殊的拗救技巧来处理。
同时,还要注意“三仄尾”的问题。在五言诗中,若“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或七言诗中“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会导致句子尾音连续三个仄声字,即所谓的“三连仄”或“三仄尾”。尽管它在近体诗中的避忌程度不如“三平调”,但为了保持音律的和谐,我们还是应尽量避免使用。
另外,在“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两种格式中,若倒数两个平声字(五言诗中的三、四字,七言诗中的五、六字)都误用了仄声,则会出现“五连仄”或“四连仄”的情况,这也是需要避免的。
A、先举例说说孤平
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声,就是孤平。
下面这首《牧童》(唐·栖蟾)的第六句犯孤平,月明抚掌归,仄平仄仄平。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孤平补救的方式是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改平声。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显然“月明抚掌归”中的“抚“是仄声,没有救孤平。救孤平的方式是,仄平【平】仄平。第三个字改平声,例如“月明携酒归”就是孤平自救。
关于孤平,还有其他说法,“没有两个连续的平声叫做孤平”,例如:仄平仄平仄等等。总之,格律诗的孤平是大忌。
B、再举例说说三连平与三平调
格律诗中的三连平很常见,不是毛病,例如杜甫《李监宅》第3、7句都有三连平。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三连平在只要不在结尾就是正常现象,无需避免。但是在结尾处,就叫做“三平调”,这就是格律诗的大忌,这种诗不能算是格律诗,只能称为古体诗。
例如,李白的《结袜子》中,吴门豪、轻鸿毛,都是三平调,所以这首绝句是古体绝句。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C,第三举例说说三仄尾和鲤鱼翻波
三仄尾(平平仄仄仄)和鲤鱼翻波(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变格,在唐朝的格律诗中比比皆是,几乎被当作正格使用,所以不需要避免。
三仄尾在今天有些争议,很多老师讲课时都要求避免三仄尾,其实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的格律诗中都很常见。
盛唐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第一句三仄尾:端居不出户;第五句鲤鱼翻波:遥知远林际。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中唐大诗人刘禹锡的《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第一句,弥年不得意,得,是入声字,这句是三仄尾。
晚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第七句三仄尾,惆怅无因见范蠡,中仄平平仄仄仄。
综上所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古人口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体诗的平仄调配,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写作近体诗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语境来灵活运用平仄规则,以确保诗句既符合韵律又富有诗意。
玉林人游玉林游历诗之一:
广西梁智华∥《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及其唱和诗作
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梁智华
楼阁恢宏胜物华,古香书院足堪夸。
千年史绩名扬世,五彩田园色媲霞。
深处犹闻声带韵,静时更喜笔生花。
假如斯处有闲地,且让华戈当我家!
敬和华戈《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陈统源
古色生香润物华,黉门书院世人夸。
千秋表率光如日,万代宗师灿若霞。
作赋吟诗声带韵,飞龙舞凤笔生花。
田园五彩兴隆地,更喜华戈饱学家。
敬和梁智华老师《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陈颖桔
朱甍碧瓦焕英华,四射文光堪赞夸。
万古芸香藏锦绣,满庭春色醉云霞。
弹弦每奏高山韵,登月喜闻丹桂花。
五彩田园真壮美,携来经史可安家。
步梁老师《玉林书院》之韵而作兼赞五彩田园
□黄修德
五彩田园蕴雅华,人文历史向来夸。
古香书院名扬世,时景山庄锦映霞。
春染金黄翻海浪,夏熏水碧润荷花。
休闲度假佳肴食,生态乡村幸福家。
敬和梁智华老师《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杨永褔
琼楼焕彩映倾斜,雅韵盈书院可嘉。
邺架琳琅昭世范,砚池潋滟绽诗花。
静听似有贤儒语,闲坐如临翰墨家。
若得此隅栖倦客,愿同李杜品流霞。
步韵和梁老师访玉林书院赞五彩田园
□张秀娟
画柱雕梁显物华,青砖红瓦众人夸。
古书韵厚邀佳客,高院清新映彩霞。
乐室吹箫添雅趣,案头运笔绽诗花。
田园逸兴黄蜂舞,墙上画图呈百家。
试和梁智华老师《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莫壮平
心念何须挂九华,玉林书院自当夸。
莲池白壁蕴清韵,碧瓦红砖映彩霞。
岁月不消诗礼气,江山长绽圣贤花。
异乡勿谓风光美,教化此方胜万家。
敬和华戈《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敏 妹
五彩田园次第华,玉林书院足堪夸。
楼台亭阁参差树,檐角池湖灿烂霞。
一缕书香衍圣地,几重诗境伴琼花。
人生若有闲暇日,匹马远驱到此家。
试和华戈先生《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聂桂生
黛瓦浮空沐绮霞,儒风一脉驻田家。
溪环曲槛浮青简,风动疏帘落墨花。
碑上苔痕藏古意,檐间竹影曳晴纱。
他年若许长相伴,愿作荷衣钓水涯。
五彩田园寻访玉林书院
□曾 俊
田园垄上满游人,赏景悠然四月春。
雅致粉墙花影浅,长廊画栋墨痕新。
弦歌响起清音妙,诗卷翻开古韵真。
最是读书能益智,文光映日伴星辰。
咏赞五彩田园
□李孟昌
岭南佳景看田园,五彩斑斓映碧天。
蔬果盈园香满路,荷塘映日韵千篇。
花潮涌处蝶蜂舞,稻浪翻时鹭鸟翩。
生态和谐心欲醉,乡村绮梦乐流年。

玉林人游玉林游历诗之二:
广西梁智华∥《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及其唱和诗作
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梁智华
文庙庄严儒道昌,钦师重教永传扬。
桢楠精刻至尊像,楹帖长留遗迹堂。
求学皆怀横海志,修身争做济时郎。
休言折桂前途远,快检行装追汉唐。
依韵梁智华先生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李卫东
儒风千载仰华堂,古柏森然护旧墙。
碑铭勒石留真训,礼器陈台见典章。
弦歌绕殿思明德,俎豆盈阶仰素王。
此日登临怀往哲,心随云影到虞唐。
敬和华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陈统源
文庙高崇万世昌,尊师布道惠风扬。
修身着要经诗典,立业当先翰墨堂。
治世犹需儒学子,安邦仰仗读书郎。
强军富国前程美,民族重兴越汉唐。
敬和梁智华老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陈颖桔
孔庙仰瞻怀素王,遗风泗水绿垂杨。
讲坛杏雨沾书简,塑像金辉映殿堂。
弟子三千皆俊杰,贤人七二灿文章。
春秋论语万年颂,折桂攀龙追凤凰。
步梁老师《孔子忌日拜庙谒玉林文庙》之韵有感而作
□黄修德
玉林庙宇谒文昌,仰止高风礼乐扬。
碧殿朱楹承道脉,雕栏绛帐启儒堂。
三千桃李青云志,七二贤仁紫凤郎。
万代功名皆学问,圣前崇德步庭唐。
敬和梁智华老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杨永褔
圣庙巍峨德韵长,尊儒崇礼韵流芳。
杏坛常念贤师训,壁刻犹存至理章。
向学当怀鹏举志,立身每慕圣贤行。
莫悲逐梦征程远,奋楫扬帆继宋唐。
敬和梁智华老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王诗用
大雄殿外柏青苍,千古儒风永世彰。
金匾犹存先圣训,玉阶长沐德辉光。
史篇几句铭心骨,论语半章安庙堂。
莫道春秋成绝响,至今洙泗有余香。
敬和梁智华老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杨义益
碧瓦朱楹鸣吉鸟,参天古树临清塘。
儒风雅俗时时在,礼易诗歌阵阵香。
弟子三千佳德播,先生万代美名扬。
五车收获谢夫子,得踏青云登锦堂。
敬和梁智华老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李 琼
儒道重文气势扬,千年流传续辉煌。
一帧孔圣温和站,七二贤能卓群翔。
善诱开明滋学子,启蒙教育振黉堂。
推行仁义世人敬,万代宗师日月长。
敬和华戈《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敏 妹
人间儒教又重昌,文庙袅丝伴兴扬。
博带峨冠行旧礼,先师慈貌亮新堂。
千秋所羡读耕味,一脉相承仁义郎。
礼信耻廉今再盛,民安国泰胜前唐。
奉和梁智华先生《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朱兆清
元开绛帐育才良,至圣先师万世扬。
复殿重檐瞻孔庙,诚心正意祭仙香。
伦常学理涵无尽,教苑寰球设未央。
治事千秋奉圭臬,儒宗日月可齐光。
试和华戈先生《孔子忌日拜谒玉林文庙》
□聂桂生
泮水泠泠映碧墙,奎文阁峙接穹苍。
杏坛叶落凝秋露,礼器尘封锁暮光。
碑刻龙蛇铭至理,阶流雅韵绕儒香。
低眉合手思千载,愿化微晖续未央。
【作者简介】:
梁智华,笔名郅骅、桦木、过河卒等,网名华戈,1966年10月出生于广西贺州市,祖籍为广西博白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原副会长兼宣传部部长。独著有诗集《忙碌人生》、《那日夜折磨我的是爱》,散文集《遍地行吟》、《爱意缱绻》,集邮随笔集《拈花惹草》、《拈花惹草续集》,杂文集《牛逼·牛逼的人·牛逼的话》、《我的墓志铭及其他》,报告文学、通讯集《我与名人面对面》、《闪光的足印》》等书,与人合编合著有诗集《永远的飞翔》、《云香酬唱集》和散文集《畅游玉林》、报告文学集《冠军之路》,书画作品集《动感玉林》、《运动玉林》、《书法作品集》和《美术作品集》等书。在2014年,先后荣获广西首届书香之家、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等荣誉称号,其在广西新闻网开设的“玉林华戈的博客”每天坚持以原创文章更新而著称,5年突破半亿点击量,稳占广西第一博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