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老挝,成就了我的第一次(游记)
刘如春/广州市
乙巳年金秋时节,笔者参加广州中国人寿VIP高端旅行团,前往毗邻老挝共和国进行了六日五晚游。所到之处,对这个山清水秀,风光崎丽的国家赏心悦目,好感多多。亦成就了笔者多个第一次,收获滿满。
一,第一次搭乘大象
老挝被誉为“万象之国”。大象是其国的象征。百姓视大象为图腾与神灵,世世代代保佑着老挝人的幸福与安康。所以,作为国宝,大象在老挝的地位与我华夏国宝大熊猫的地位如出一辙。
这次老挝游,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我的18位旅友有幸被老挝一头头身体硕大的“神灵”轻松自如地搭乘着玩耍,情真意切地向我们这批来自友帮的中国朋友们频频赐福!
我和妻子共享一头大象,这也是我俩第一次搭乘大象。尽管安在象背上的座椅十分安稳舒适,我们快乐感滿满,但还是忍不住一路欢呼和尖叫。当大象行进在浅吟低唱的小河时,我身后搭乘另一对旅友的大象,突然用鼻子朝我脊背喷水,我背部顿时湿成一片。莫非那头调皮象认错了日子,今天莫名妙玩起了傣族“泼水节”。我非但没有反感,反而瞬间把尖叫声提高了八度。事后,老挝地陪导游对我戏道:“神灵难得向你喷水,说明你有福哦!”好长时间,我都一直喑自为乐。
二,第一次乐食异果
那天傍晚,伴随夕阳的余辉,我们一行人坐船畅游风光秀丽的湄公河。游船上,歌舞升平。老挝精心挑选的美少女们,踏着狂热的音乐节拍,为我们不间断地演绎能使身体分沁多巴胺的、一段又一段异国风情四处飞扬的各式舞蹈。
作为一介老夫,我对此诱惑甚是寡然,倒是对眼前棹面上的美味饶有兴致,犹其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龙公果,塞进嘴真是好吃极了:样子象我们国家的龙眼,又比龙眼稍大一些。肉质肥厚,清甜中略带微酸,十分可口,使人联想起初恋的感觉。我连吃好几颗,不可自己。见掉前没有了,又忍不住问旁边棹同团的小朋友讨要了好几颗。
事后了解一下才知,这种我第一次品赏的水果,其中大有乾坤。它又称龙宫果、龙功果,是老.挝一种常见的水果。传说又是秦国王妃最青昧的水果。
特别令我这位养生专家感兴趣的是,它还是药食同源的佳品。资料曰,龙公果的营养价值通常较高,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蛋白质等。其中丰富的核黄素,能促进脑细胞活性,起到一定的健脑益智效果。此外,清热解渴、䃼气养血也是它的长项。当然,过犹则不及。龙公果多食也易上火!
三,第一次贱行布施
老挝全民普遍信佛,佛教以人为善、知足常乐、心态平和等诸多理念,与这个社主义国家倡导的理想信念与原则教义相融相通。所以,这个国家虽然经济还拮据,百姓生活也不富裕,但经联合国相关组织考察,这个国家民众的幸福指数居世界第一。据悉,老挝的男性,三岁时就要到寺院当憎侣,体验佛教徒生活,少侧半年,多侧好几年。
这趟老挝游,主办方针对该国国情,亦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布施活动。
在佛教中,布施是六度波罗蜜之一,是修行者实践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方法,也是积累功德、消除烦恼、迈向解脱的途径。它不仅仅是给予财物,更重要的是培养舍心和对治贪吝的心理。而在日常生活中,“布施”可理解为把自己的财物、时间、精力等给予他人,表达一种无私的给予与帮助。
那天早上5点半(老挝当地时间),我们18位旅友,遵嘱抱着䖍诚之心、有条不紊地搭车来到了万象市开展布施活动指定的大街边,旅友们每人披上一条素色“袈裟”,排列着席地而坐,每人面前都早已放着一小桶糥米饭和一篮子饼干,并配有专用手套(手抓饭用),不一会儿,穿着橙红色佛服的大小僧侣排着队先后朝我们走来。旅友们的神情严肃,按照要求,每人把糥米饭和饼干,先后放进了每个憎佀携带的罐子里。就这样,我们布施的憎侣队伍一共来了三拨。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相信,通过这次布施的践行,我们每一个旅友心中那份体现正能量的人类善良、互相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必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刘如春简介
男,跨界作家、记者,江西定南人,现居广州。中国作家文学联盟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21年优秀会员)、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委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和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方诗歌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普创作“有突出贡献”者,广东省地质局原调研员及地质学会科普委主任,广东省科普讲师团首届成员、广东省天然富硒联合体科普文化高级顾问。发表各类作品近千万字,出版散文、诗歌和科普、新闻、养生等图书22部。2020~2023,连续四年每年公开发表诗歌散文超过1000首(篇),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