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光
作者:小格
当1911年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深秋夜空,一束驱散封建阴霾的光骤然亮起——这便是辛亥革命之光。它不仅终结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更将民主共和的火种播撒在华夏大地,成为民族觉醒与时代进步的不朽丰碑。
这束光,诞生于民族危亡的绝境。清末的中国,外遭列强瓜分,鸦片战争的炮火、甲午海战的溃败、《辛丑条约》的屈辱,层层叠加成“东亚病夫”的枷锁;内陷专制泥潭,清廷腐朽、苛政如虎,百姓在饥寒与压迫中挣扎。正是这般绝境,唤醒了无数仁人志士:孙中山先生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在海外奔走呼号;黄兴、秋瑾等先烈怀揣赤诚,或浴血战场,或慷慨就义,用热血点燃救亡希望。武昌城头的星火,恰是千万人信念的汇聚,终成燎原之势,撼动了帝制根基。
这束光照亮了制度革新的征途。它绝非王朝更迭的循环,而是前所未有的历史突破:黄龙旗黯然落下,象征专制的皇权寿终正寝;“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第一次将“民”的意志写入国家称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主权在民”原则。尽管后续有袁世凯复辟的闹剧、军阀混战的动荡,但“皇帝可以被打倒”的认知已深入人心,民主、自由的思想如春雨润物,为中国后续的变革铺就了思想基石。
这束光延续于民族复兴的征程。从五四运动高呼“德先生”“赛先生”,到抗日战争中军民同仇敌忾;从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建设,到新时代高铁飞驰、神舟探宇的奋进——每一步前行,都传承着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都践行着先辈“振兴中华”的初心。
今日回望这束光,既是缅怀先烈的牺牲与坚守,更是汲取前行的力量。辛亥革命之光从未熄灭,它始终照亮着中华儿女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指引我们在复兴征程上坚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