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华,1961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研究领域为能源系统分析与规划,侧重于农村能源、新能源经济与政策分析,能源与气候变化等。1987~2001年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曾任能源环保所所长。200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副院长,主讲研究生课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概论》。著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概论》《新能源:人类的必然选择》《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规划》《农村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等专业著作,以及《半瓶集》《无所集》等诗文集。
担心不能毕业
1979年9月13日是个好日子,因为我从偏僻的小山村来到只在广播里听到过的清华大学。可是高兴了没几天,一朵小小的乌云飘到了头顶:大学还有体育课!这可是我的一块软肋呀。
我在学生时代最怵头最肝颤最有压力最没面子最让我自卑的课程有两门:一是外语、一是体育,二者权重相等,影响力一样,杀伤力相同。此处暂不说外语,单说体育。
按照我的理解,体育和智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智育的成绩一靠大脑二靠勤奋甚至还可以勤能补拙。体育靠什么呢?一是小脑二是肌肉。这就麻烦了,事实一再证明,我的小脑很有问题,协调性很差,顾上不能顾下、顾左不能顾右、摸了脑袋就找不到屁股,脚底下没根,走路经常被自己绊倒了。再说肌肉,也不让人省心呀。那是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首先我没有胎死腹中就不错了,其次饥寒交迫既无母乳又无牛乳,靠喝棒子面粥长大证明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能保住大脑就不错了,哪还有什么肌肉,骨头都纤细的。因此铅球扔不动,跳高蹦不起来,体育课能好得了吗?
说实在的,当年我真怕因为体育不达标不能毕业,扒了几层皮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要是肄业了这面子往哪儿搁,人生的路怎么走!接着咬牙扒皮,拿出高考的劲头来对付体育课吧。
我们的体育老师叫王毅,同学说听他口音像山东人,我听不出来,只知道每次点名时都把王革华喊成“王革花”。任何任课老师对待差生可能都会皱眉头,好在王老师的眉头自带皱,看不出来,对于我虽然很无奈似乎也没感受到歧视。加上王老师耐心和蔼的教学,上了几次课后我的心率逐步归于正常。还有每天大喇叭里震耳欲聋的“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参加体育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广播,待在宿舍实在不好意思且孤独冷清,不得不出去伸伸胳膊腿跑几圈。就这样,体育科目一项一项的还都通过了,而且拿到了达标证章,大学顺利毕业。我是真心感谢体育老师慈悲,感谢体育委员俞江虹同学鼎力帮助,感谢清华的体育氛围。
第一次参赛
尽管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把体育课熬过去混过去的,但是清华的体育传统和精神还是给我打上了烙印。从清华毕业后,我到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这一年(大概是90年代中期)院里组织运动会。按理说,我这个体育学渣差等生是没资格报名参赛的。可我是能源环保所负责人,得带个头啊。或者大家都是天天工作,一身懒筋,凭我的身轻如燕,跑个步也不会压轴吧。纠结良久,一咬牙一跺脚,为了集体,在清华体育精神的鼓舞下,我报名了800米跑。穿上印着清华大学的白色跨栏背心,简单地扩扩胸压压腿,开跑。在全所同志的呐喊助威声中,我还真跑了个第三名,第一次参赛居然拿奖了!没给清华丢脸。虽然喘得嗓子直疼,但心里那个高兴。乘着兴头,驱车天津吃海鲜去。
第一块奖牌
2002年我回到了清华工作,又融入了“无体育、不清华”的氛围里。2017年12月9日,我参加了清华大学为纪念“‘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提出60周年”举办的迷你马拉松赛,而且完赛,得到了一枚奖牌。拿着这枚我今生得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块沉甸甸的体育运动奖牌,我思绪滚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不已,差点流出眼泪来!啊,我还能拿个奖牌?!
这几年,不管是校园里还是社会上,人们争先恐后加入了半马、全马、小马、大马、北马、南马、蒙古马、西洋马的行列,清华大学还有“清马”(不知道别处有没有青鬃马枣红马之类的)。周围的同事拿了一个又一个奖牌,把我看得直眼热。我虽然很缺乏争强好胜之心,也没有鳌里夺尊、人前显圣之志,但是一想人生一世不拿个奖牌总是不大完美。跑步不就是迈开腿一咬牙的事嘛,何不试之以足?而且,听闻清马的关门时间还比较人性,回忆一下自己不很光彩的体育运动史,掂量良久:应该行吧。于是紧盯着清马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没白费我的眼神:终于让我逮住机会捏住柿子了,而且还是个软柿子:4km——实际上是4.7km,马上报名。于是,奖牌到手了,人生实现了飞跃,走进了新时代。
那位说了:至于把这个黑不溜秋、没啥含金量的奖牌提到如此高度吗?至于,太至于了。我觉得,人应该适当运动,我的直观感觉是活动活动筋骨、腿脚,红红脸、出出汗,还是挺舒畅的,能把木讷讷的脑袋给激活了,也挺好的。
单说跑步,尽管我小脑残疾四肢无力,可因为常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8岁之前),耐力还是有一星半点的。我体育课达标比较容易的是两项,一是单杠上面转两圈,二是1500m跑下来。这就是我勇于挑战清华迷你马的基础。至于跑迷你马的过程,乏善可陈,无非是别人轻轻松松,我呼哧带喘张牙舞爪,别人一路狂奔我跑走结合,别人17分钟我33分钟,您看差别不大吧。不管咋样,实现了零的突破,找回了一点自信,还思考了一些不该思考的问题,收获颇丰,于是当晚以白菜猪肉馅饺子来庆贺。
清马感怀
2018年4月14日,我参加了“U-RUN2018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您别误以为我能跑马拉松,如今马拉松的界定范围有点宽,比如我参加的就是10km马拉松。弄个马拉松的名号我也挺高兴的,表示咱很能跑。
这天真是好天。昨日丝丝春雨一整天,把天地洒扫得干干净净,杨柳依依,微风习习——有时候风也不太微,但还未到“7级迎风走不便,8级树枝断”的程度,也不会影响成绩,因为我根本就没成绩。10km对我来讲也不是很容易,呼哧带喘在所难免。无论如何,跑跑走走走走跑跑,跑中加走走中加跑,完赛了,而且不是最后一名,我回头看了,还有人。于是得到了平生第二个运动奖牌,高兴。
关于此次参赛的感想,我假设某宇宙著名媒体女记者采访我,是这样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位老师好!看到您轻松地完赛,祝贺您!请您对全宇宙热爱您的观众谈谈比赛体会吧!
我:这个嘛,其实我很不轻松,甚至中途想退赛。
记:瞧您说的,还这么谦虚。先介绍您为啥参赛吧?
我:这个问题好。为啥参赛呢?有这么几点。一是我想得奖牌,看着人家拿奖牌显摆眼热。二是本来不想来了,但遇到了临时变故,不得不来。
记:怎么了?
我:这个嘛,不好意思,这几个月老跟牙较劲了。春节前拔了一颗智齿,不小心感染了,俩星期吃不了饭,如此一来,营养跟不上,浑身没劲,还怎么跑啊。正好有个朋友特别想跑还没报上名,要替我。可是昨天晚上那个喜欢跑步的朋友腿疼,我只好自己跑了。您要是问我,放弃不就结了?我这个人吧有点死板,领导说了,报名临时不跑影响以后报名。我胆小不敢违反纪律,所以就来了。这还来对了,这不又可以得瑟奖牌了吗?
记:还有这么曲折的故事啊。您这奖牌得来不易,向您致敬!接下来您谈谈对跑步运动的看法好吗?
我:这个,我还真有点体会,简单归结为三点吧。
记:不愧是老师,一总结就是成套的。
我:一呢,我认为运动有利于健康,其实别人也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之类的。谁不想健康生活。当然,也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但是,作为我们运动者来说,要学会选择有用的理论嘛!
记:讲得好。第二点呢?
我:运动让人快乐。这里也有三点。一是运动中的快乐。这个您要辩证地理解。跑步过程中其实挺痛苦的,呲哈呲哈,肺都要喘出来了,可是如此一来不就想不起来其他的苦事难事憋屈事挨老婆骂被领导批了吗,你说快乐吧。二是跑步结束,深呼吸大喘气全身筋骨松一松,那个舒畅。再拿到奖牌,跟亲戚朋友一显摆,人家夸几句点个赞,是不是挺得意的。快乐之三是给快乐加码的,就是跑步结束有一顿会餐,这不就更快乐了?
记:您说的还真是。那第三点呢?
我:第三点的认识就要上个档次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运动:运动让人美丽。运动中以及刚刚运动完的人,一个个活力四射,简直与平时尤其是工作中的状态判若两人,颜值翻番。
记:哎呦,这理论还真没怎么听过,很有新鲜感。
我:您别斜眼看我,我知道我不美丽,先天不足嘛。但我心里美呀,哈哈!
记:您太有意思了。感谢您接受采访。也祝愿电视机前、电脑前、手机前、iPad前的各位观众积极运动,越来越健康、快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