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
《残荷》
作者/赵新洪
河北保定
曾记否
小菏才露尖尖角
曾记否
映日荷花别样红
曾记否
一茎孤引绿
双影共分红
到如今
却是老了容颜
残了身影
敬佩你
敬佩你的顽强
挺着残缺
固守情操
任凭破败
志向不移
即使被霜雪覆盖
只要还露出半截
也会宣布存在
踩着春的脚步来
摇着秋的旗帜去
晚秋
你才是悲壮的主角儿
凄风苦雨
霜刀雪剑
再美的你也受不住晚秋的冷酷
再倔强的你
也不得不低下不屈的头
折枝、叶碎、枯萎
风中摇拽
雨中流泪
雪侵神碎
繁华落尽
枯黄憔悴
目睹这菏塘晚秋
感叹:“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
爱你、怜之,“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冬日,池塘宛如一幅画,静谧安祥。满池的残荷,在冬日里坚守着最具韵味的风景。
残荷,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生命的坚韧。枯枝败叶、余辉残蓬、尽显其清风秀骨,尽显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不堕不屈,高昂着头,仿佛向人们诉说:对生命的执着与向往。大诗人苏轼曾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身残犹有傲霜枝"。残荷虽失去夏之娇艳繁茂,却在寒风中展现着她别样的精致之美。干皴的枝体由细细的梗干支撑着,任风吹雪压,冷霜扑袭,依旧笑傲寒风。与众友相伴,或昂首,或弯曲,或倾斜,或扩展,似忽向人们倾诉她的往昔和别样红的风影,及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
无数的文人墨客,丹青大师们将残荷脱俗残影收于诗赋,融于墨下纸上,以此表现、解读人生。
清美傲骨,残缺意韵,将其枯败,蜕换成另一种风骨,枯败里驻藏着另一种神韵。
挺立于众友之间的莲蓬,更具有一种花盛开所不具备的美!
李商隐在诗中写出:“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流露出诗人对残荷之美的独到领悟。
“败叶残枝苦浸霜,形枯却傲水中央。”“苦浸霜”“傲水中央”,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残荷在逆境中的傲然姿态。“但等鸣蛙夏日狂",暗含对生命复苏的期待。"藕花凋尽水轻寒,枯躯擎伞竟霜天”用“擎伞"比喻残荷挺立,"竞霜天",赋予其与严寒抗争的主动性。“纵然胜景已成残,瘦骨仍撑一柄寒”“瘦骨仍撑”“凌波斗浪"之向上精神,多维度展现残荷的物理形态与精神内核。霜降过后,残荷的脉络愈发清晰,像是命运在掌心刻下的纹络,倒伏的荷茎,画出弯弯的问号,叩问冰下沉默的春天。诗人们这是对残荷风骨的礼赞,也是对生命轮回的哲思与希望。
残荷美呀!美在坚韧、美在风骨,美在残缺,美在独到,美在清白。残荷之风韵仍在放射生命尽头之光芒。凋零,亦是绚烂场,是岁月沉淀的静美与风韵。在时光深处守望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残而不败,依然保持优雅的姿态,静待春天归来!
残荷,
也算是生命的引领桥,看似残了,实则为来年的勃发积蓄力量。没有残的凄美,就没有来年那一塘映日荷花的风韵.她那股英雄气、忘我而旷达的神韵,最能表现她破千难万险的骨骼,而从容不破地引领万紫千红的季节;抒发鸟语花香的向往。“任他桃李争观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她以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孕育一种神圣瑰丽的残缺之美,在苍凉悲壮中,在繁华褪尽后箫瑟里保持着生命俱来不屈的圣洁;保持着她灵魂里的那份真纯与高贵不凋的生命旋律与张力,坚守着自然赋予的顽强中的残缺美!使人们看到在生命的轮回里,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在冬日的冷凝中,让我们欣赏残菏,领悟其真缔与意志!
2025年10月随笔❗燕赵散人半下子先生[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