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风砺人生
文/王以军
我与漠风的缘分,是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绿洲开始的——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漠风像与生俱来的伙伴,裹着大漠的粗粝与绿洲的温润,漫过金黄沙丘的棱线,掠过村口老树的枝桠,拂过田埂上泛着绿浪的麦田,带着沙尘的厚重,又绕着我的发梢打转,把我年幼的思绪带向沙丘之外的远方。
儿时的记忆里,漠风从未缺席。春日里,我跟着漠风在田埂上跑,看它卷起层层麦浪,把阳光揉进翻滚的绿波;秋日里,追着漠风往沙丘边去,看它扬沙作画,在沙丘上勾出银亮曲线,转眼又添新纹;就连阴雨天,也会趴在窗边,听漠风穿过屋檐木梁,发出“呜呜”的轻响,像在讲述沙漠深处跋涉的经历。尤其是故乡里那些裹着漠风的趣事,早成了心底最软的印记。
再大些,放学后和假期帮家里放羊放牛,成了不可推辞的任务,也让我与腾格里沙漠、沙漠里的风有了最直接的亲近。记忆里的腾格里沙漠,藏着一片片丰美草场,青草混着沙粒的清香,牛羊埋首其中,吃得满心欢喜。对我们来说,这是最放松的时光——不必担心牛羊啃食庄稼、也不必担心跑丢,这些生灵识得归途,偶尔走出视线,顺着回家的方向追去,总能看见它们吃饱后甩着尾巴,悠闲漫步的模样。
沙漠便成了我们这群放牛娃的乐园。光着脚在沙地上赛跑,笑声被风卷向远方;追着彼此在沙丘间嬉闹,沙粒粘在汗湿的额角。累了就从沙丘顶部顺势滑下,或是顺着沙坡翻滚,浑身沾满细沙。精疲力竭时,趴在沙丘上看风过沙棱,指尖触到的是细沙的微凉,眼底看见的却似凝固的月光,还有那连贯的曲线裹着风的轻响,顺着沙丘的起伏,把荒芜弯成可触摸的丰腴模样。或是仰面躺在沙丘上,后背陷进暖融融的细沙里,像被大地轻轻托着。抬眼望去,蓝天干净得没有一丝褶皱,连风都被染得格外温柔轻爽,先拂过耳尖带起细沙的痒,再吹过青草发出“沙沙”的响,后又推着几缕散淡的云絮走向远方。沙在身边悄悄流,风在耳边轻轻吹,云在天上悠悠飘,此时,连时间都跟着慢了下来,常常让我们流连忘返。
玩饿了,就在草场上找家乡人称其为“羊奶角”的充饥——果实像羊角,采摘时会渗出羊奶似的汁液,或许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形象生动也包含其特质。春日万物复苏时,“羊奶角”从沙土里露出水灵灵的嫩芽,扒去沙土是脆生生白,入口是那种清爽的草香,嚼着泛出淡甜,滑下喉咙时连风都在嘴角舔品余香。再过些日子,嫩芽展枝散叶、开出细碎的白花,进而结出羊角形的绿色果子,剥去果皮,里面白嫩嫩的果肉裹着细籽,像凝了蜜的软玉,抿一口,清甜汁水在舌尖炸开,是年少时难得的美味。还有沙丘上的沙棘,缀满刺激味蕾的艳红果实,是家乡人口中的“酸胖”——圆滚滚胖嘟嘟的果子裹着通透的光,风一吹晃着玛瑙似的亮。摘一颗放进嘴,酸得过瘾、甜得爽口,混着满口腔的口水,把饿意冲得没了踪影,风里都飘着酸甜的香。
其实,生在大漠边缘的我们,更常品味的是漠风的烈。大风起时,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沙粒像撒开的碎玉,密密匝匝打在脸上,粗粝的阵痛从脸颊渗进脖颈,连肩头都似承载了沙土的重量。久而久之,我们的脸颊被风沙磨出与年龄不符的粗糙,肤色晒成沉实的蜜色,像沙漠里经风历日的植物,透着股不属于年纪的硬朗。后来才知,“腾格里”在蒙古语里是“长生天”,是蒙古人心中主宰万物的神明,象征永恒、公正与慈悲,也承载着“正义、勇敢、诚信”的价值观。或许正是这份认知,让我渐渐懂得:漠风打磨的不只是肌肤,更把精神和意志磨得透亮,那些打在脸上的沙粒,像轻敲的鼓点,把“正义、勇敢、诚信”悄悄刻进骨子里——就像沙丘上被漠风雕出的棱线,看似粗糙,却藏着能扛住世间风雨的刚劲。
那年应征入伍,本以为离开故乡就远离了大漠风沙,却没想与漠风的情缘扯不断。我当兵的地方,在塔克拉玛干大漠边缘。
塔克拉玛干的风,比起腾格里少了几分温存、多了几成刚烈。它本无形,却能让每一粒沙子都刻下它掠过的力道,让每一寸空气都浸透它独有的温度,连掠过耳畔的触感,都带着清晰的棱角。我还固执地认定,这里的风是大漠粗粝而滚烫的呼吸,带着沙砾的重量、骄阳的灼热,在无垠沙海间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不停奔涌穿梭。白天,它呼啸着卷过连绵沙丘,把倾泻的阳光揉碎成千万粒跳跃的光斑,洒在沙脊上,又瞬间掀起沙浪将光斑吞没;夜里,它褪去狂躁,贴着戈壁低吟,混着沙粒摩擦的细碎声响,像在诉说千万年来风沙的故事,蕴含着着岁月的苍凉。
我们训练时,风更添了倔强,裹着细密沙砾狠狠打在脸上,那疼不是钝重的闷痛,而是带着尖锐棱角的刺痛,让人疲惫全消。巡逻途经胡杨林,风穿过枝干缝隙,瞬间变得暴烈,只听咔咔脆响,断枝碎叶纷飞,分明在展示它的强悍。可即便这样,生来与漠风结缘的我,对这里的漠风毫无排斥,反而生出莫名的亲切感,总觉得它与家乡的漠风本是同源,虽性情迥异,却都藏着无形的魂,这魂连着我对故土的牵挂,也连着千里之外的乡愁。训练执勤间隙,我总爱闭上眼,躺在温热的沙丘上,任风拂过脸颊,任思绪随风飞翔,飞过沙海,飞到遥远的故乡。
后来从读书中对塔克拉玛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有“被遗弃的故乡”之意,藏着无望的失落——就像繁荣的楼兰古国,一夜之间被风沙吞噬,令多少人神伤。但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塔克拉”是突厥语“胡杨树”,“玛干”是古波斯语“城镇乡村”,合起来便是“胡杨树之乡”。或许正因如此,军营周边目之所及都是胡杨树——树干皴裂,却透着蓬勃不屈的生机。春天,嫩黄新芽从黝黑枝干上冒出来,在风沙里倔强舒展;夏天,浓密绿叶撑开阴凉,成了旅人的歇脚处;秋天,叶子染成金黄,像给大漠披了件霓裳;冬天,枝叶落尽,光秃秃的枝干仍挺立着,像一把把指向天空的剑。人们说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这份韧劲,是它们给大漠最珍贵的承诺。
正因如此,塔克拉玛干的风与胡杨,成了相守千万年的老友,也是从未停歇的对手。漠风总想把胡杨连根拔起,可胡杨偏不低头,把枝干长得更粗、根系扎得更深,任凭风沙肆虐,依旧挺立。相斗相争中,漠风渐渐温柔,穿过枝叶时不再咆哮,反倒成了轻柔的呢喃;胡杨也渐渐舒展,迎着漠风摆动枝叶,像在与风共舞。它们从相斗到相融,成了大漠里最动人的共生图景——漠风因胡杨有了牵挂,胡杨因漠风有了生机。
而在塔克拉玛干边缘,还有一群像胡杨一样守护边疆的战士。我们身穿警服、肩扛钢枪,在风沙里巡逻、在烈日下站岗。皮肤晒得黝黑,嘴唇常干裂,眼里却有着和胡杨一样坚定的光。和战友们一起,在被漠风磨砺摔打的岁月里,那份被腾格里风刻进我骨子里的“正义、勇敢、诚信”,又在塔克拉玛干的风中得到了淬火升华。漠风不会因高墙林木阻挡而气馁沮丧,也不会因繁花诱惑而滞留迷茫,只管朝着目标,直爽果敢地往前吹。这种不趋炎附势、刚正不阿的精气神,渐渐融进我的血脉——让我既有塔克拉玛干风的执着坚韧,又有腾格里风的纯朴坦诚,更有它们共有的秉性:忠果正直,抱诚守真。
曾有一位领导,扎根基层时如胡杨般把能吃苦、能奉献刻进日常,对待工作似戈壁长风般执着,是我敬佩的榜样。可随着职务提升,渐渐偏离初心——深入一线调研少了,偏听偏信多了;艰苦奋斗作风淡了,贪图享乐念头重了,甚至触碰腐败红线。当遭遇小人谗言,坦诚向他汇报,却给出让我通过吃喝拉好关系的 “教诲”。漠风的秉性早已融入血脉,我学不会这样的处世之道,也长不出阿谀奉承的媚骨。“人间正道是苍桑”,也因此失去了一个机遇,却始终问心无愧,从未后悔——深知国家的钢铁长城,绝不容私心杂念侵蚀根基。后来,这位曾头顶光环的领导,终究在反腐利剑下落马,那些虚假的荣耀,像沙尘般被大漠长风卷走,消散无踪。
而掠过滚烫沙砾的大漠长风,却把这曾经的过往印在了风铃上,让那脆响警示世人,也把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揉进与胡杨的絮语里、刻在行人的脚印里。胡杨能读懂,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人更能读懂它的精神内涵,那就是遇到阻碍挫折不改方向的执着,跌落险滩沟壑不会迷茫的正直,途经绿地花草初心不变的坦荡。更能读懂那些如漠风般的人和事,用坚韧与赤诚、直真和磊落谱写的永不落幕的生命篇章。从中我更加深深的领悟到——大漠风吟、初心如炬,最好的人生,便是纯粹不含杂质,耿直不惧阻碍,记得来路、守好内心准则,更知何住,走好脚下每一步。
如今,我在天山脚下的城市工作生活。霓虹代替了星空,柏油路代替了沙砾,很难见到大漠的辽阔,可漠风的印记,早已顺着血脉刻进骨子里。走在街头,偶尔一阵风吹过,我总会下意识停下脚步——这风里没有大漠的沙尘、胡杨的木香,却偏偏能勾起心底最柔软的回忆、点亮脑海里那束最亮的光,风过心头的瞬间,仿佛又回到那片大漠,看见胡杨在风中挺立,听见自己在风里呐喊,声音裹着沙粒,却格外响亮。
漠风无形,却陪我走过风雨半生;漠风无声,却教会我向光而行。漠风砺人生,风砺人生气自华,往后的日子,我会把大漠的宽厚揣在怀里、把军旅的担当扛在肩上,初心不改,扎扎实实往前走。不必刻意追寻什么,只需活成漠风一般的模样:正直赤诚、磊落坦荡,具有信仰、能够担当、富有力量。
作者简介:
王以军,出生甘肃民勤,1989年携笔从戎,在武警兵团总队服役,2005年转业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工作,中共党员。热爱文学,先后有300余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新疆日报》《兵团日报》《人民公安》《橄榄绿》《绿洲》《新疆公安》《法制人生》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在各类征文中获奖,多篇入选结集出版,先后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