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寺游记
——殿宇巍峨入凡尘,银杏飘香净心神
作者|| 崔和平
秋意渐浓,霜华初降,层林尽染,如画卷般绚丽。我踏着晨曦的微光,走进了隐于太行余脉深处,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古月镇寺南坡村的千年古刹 —— 觉山寺。山势蜿蜒,犹如龙盘虎踞;云雾缭绕,似轻纱笼罩着幽静之境。古寺若隐若现,仿佛从天外飞来,悄然栖息在尘世的一隅。远望山门,飞檐翘角如凤凰展翅,镶嵌在苍松翠柏之间,朱漆斑驳,门楣上 “觉山寺” 三字苍劲有力,墨痕深处,似乎仍流淌着千年的禅意。山风拂面,带来草木的清新、泥土的芬芳以及一缕淡淡的香火味,瞬间让人心神澄澈,尘虑尽消。步入寺中,殿宇错落有致,古木参天,银杏叶如金蝶般纷纷飘落,铺就了一地锦绣。空气中弥漫着檀香、落叶与晨露交织的清冽气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不仅是一次寻常的游览,更是一场与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度对话,一次灵魂的朝圣之旅。
一、中轴线上的庄严气象:穿越千年的佛国画卷
沿着中轴线拾级而上,青石台阶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光的脉络之上。高台之上,大雄宝殿巍然矗立,作为觉山寺的主殿,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殿基高耸,三间面阔,三间进深,布局规整,充分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营造智慧。其屋顶形制尤为独特:前后为单檐两面坡,两侧则是重檐歇山,既显得古朴厚重,又具有轻盈欲飞之势,如同大鹏展翅,欲凌云而去,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屋脊之上,鸱吻昂首,瑞兽列阵,默默守护着这片清净佛土。
檐下悬挂着一口铜钟,钟体斑驳,铭文依稀可辨,刻有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八字,字迹古朴,笔力千钧。铜钟静默无言,却似乎仍回荡着千年的梵音。晨钟暮鼓,曾是僧人修行的节律,也是尘世与佛国之间的回响。每逢初一十五,钟声悠扬,可传十里,惊起山鸟,唤醒沉梦。殿前柱础虽经风霜侵蚀,雕工却依然精细,莲花、卷草、瑞兽栩栩如生,隐约可见辽代契丹艺术之遗风,仿佛在无声诉说那段辉煌的历史。俯身细观,仿佛能听见凿石之声在时光中回荡,看见工匠们俯身雕琢的专注身影。
步入殿内,三世佛端坐莲台 —— 中为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双目微垂,似在凝视众生;左为药师佛,手持药钵,愿疗世间疾苦;右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极乐。每尊佛像都比例匀称,金身熠熠生辉,背后火焰纹背光雕刻精细,象征智慧之光破除无明黑暗。香烟缭绕中,佛影朦胧,仿佛穿越时空,与朝圣者进行无声的对话。殿内光线幽微,唯有烛火摇曳,映照佛面,更添神秘与肃穆。
殿内两侧立有四大天王彩塑,皆出自民间工艺大师之手,高大威猛,怒目圆睁,手持法器:持国天王抱琵琶,调和众生;增长天王握宝剑,护持正法;广目天王持蛇或龙,洞察万象;多闻天王执宝伞与银鼠,护佑财富与安宁。他们不仅是护法神将,更是人间秩序与精神力量的象征。彩塑用色大胆,红、金、青、绿交相辉映,历经百年仍鲜艳如新,展现出民间艺术的旺盛生命力。
墙面上绘有 “八洞神仙” 壁画,人物体态丰腴,衣袂飘然,各具神态,或执拂尘,或捧仙桃,或骑青牛,或踏浪而行,洋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与道释融合的文化意趣。壁画线条流畅,色彩以矿物颜料绘就,虽部分剥落,但神韵犹存,仿佛在诉说一个早已被遗忘的神话时代。一旁的弥勒佛铜像笑口常开,袒胸露腹,憨态可掬,为庄严佛殿平添了几分亲切与喜乐,仿佛在提醒世人:修行不必苦脸,欢喜亦为菩提。
二、东轴线的禅意与生活:烟火人间中的清净地
穿过中轴与东轴之间的甬道,院落层层相套,小门互通,布局精巧,如迷宫般曲径通幽。东轴线上,弥勒殿巍然矗立,为清代木构建筑之佳作。殿宇采用 “减柱造” 工艺,减少殿内立柱,扩大空间视野,使殿内开阔明亮,既利于礼佛,也便于集会讲经。上檐施以三踩单翘斗拱,结构精巧,承重有力,古朴中足见精巧,实用性与美学浑然一体。
殿前悬匾 “玄元真如”,笔力遒劲,金粉虽已剥落,却更显古意。此匾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 “三教合流” 的智慧光芒。两侧楹联写道:“俯仰无愧天地,大肚能容春秋”,既是对弥勒精神的写照,亦是人生哲理的凝练。人生在世,若能如弥勒般笑对荣辱,容尽是非,何愁不能心安?此联出自清代某位隐逸文人之手,字里行间,皆是阅尽沧桑后的通透。
殿内供奉的正是中国化的布袋和尚形象 —— 未来佛弥勒。据佛经所载,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他将降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续传佛法,成为下一任教主。其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民间有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殿不仅是礼佛之所,更是一面映照人心的明镜。每逢节庆,不论远近慕名而来的老百姓们携香而来,祈愿家宅平安,孩童健康成长,香火鼎盛,笑语盈盈。
弥勒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配殿内供三佛,墙绘清代壁画,内容多为佛本生故事与西方极乐世界景象,笔触细腻,色彩古雅,虽经岁月剥蚀,仍可见当年辉煌。东配殿则静谧肃然,陈列着历代僧人的经卷、法器与生活用具:一盏油灯、一领袈裟、一卷《金刚经》、一只木鱼、一把禅杖,皆诉说着修行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的清规戒律以及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凝固的角落,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宁静的生活氛围。
觉山寺,这座深藏于太行山中的千年古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宁静的禅意氛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寻幽探古、净化心灵。在这里,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走在觉山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仿佛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宁静。无论是漫步于古木参天的林间小道,还是静坐于香烟缭绕的佛殿之中,都能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觉山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更是一座心灵的净土,让人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