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外二首)
韦胜明
等老了,干不动了
我就回到乡下
在父母留给我的老宅
院坝边围一圈篱笆
请老石匠打一口水缸
放在院子里不喂养鱼
喂养月亮
老宅幽寂
房屋周围是茂密的树
树上飘落下的鸟鸣
落院子 落水缸
落篱笆前的怀想
再也去不了远方啦
远方成为空洞的名词
成为霉变遗弃的标本
李叔同的《送别》
在耳畔偶尔萦绕
云中没有人寄锦书
只有无边落木
我能做的
像我小时候母亲那样
在窗前点一盏煤油灯
让我的母亲摸黑也能看到回家的路
父亲笑呵呵的走进房屋
八六化学
1986年9月,黔北
42个青涩学子汇聚汇川园
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启动
在光阴的辽阔里
遵义师专八六化学
成为我们一生的标识
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时代
班主任唐德才
用他葱茏的智慧
引我们在流转的命途里
大风起兮云飞扬
黔北杏坛
自孔子弦歌不辍的洙泗源头
淌来,淙淙不息
甲辰年七月初八
我们相约绥阳县观音岩景区
峡谷幽深,翠色滴落
往事层叠,相见欢,翠意如初
灵魂深处埋藏的热忱
如挽歌与低徊在溪流间旋绕
而后,浸透岁月回响的祷辞
静待那古老的方言
如雾霭般弥漫、升腾
所有悲欣,终被一声自青铜腹地涌出的长鸣托起
照见岁月碾过的辙痕
夜晚,我们留宿观音岩
清辉在林梢流淌
李叔同的《送别》系于津渡的缆桩
那漫漫长路上的孤光与流霭
在纸上的人间一遍遍思念
一次次难忘
9月13日回道真
2025年9月13日
是母亲八十六岁寿辰
我们一家四口驱车回道真
风在山谷行走
雾爬过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
大山深处有人家
1986年9月3日
父亲送我去遵义师专上学
那时的公路很窄车很慢
从道真到遵义
需要八至十个小时
山沟里出了个大学生
父亲的骄傲如秋叶般灿烂
而今我的父亲在老家屋后
长眠已有16个春秋
车窗外,万山浩瀚如涛
这条路我一走就是三十九年
走过一地青绿,走过一缕秋风
走成九张机,走成两鬓霜
走成李叔同的一首词
韦胜明,男,仡佬族,六零后,贵州省道真县人,居遵义市,中学资深校长;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中国文艺家》《诗选刊》《诗歌月刊》《散文诗》《鸭绿江》《名家名作》《星火》《参花》《辽河》《中国诗人》《浙江诗人》等100余家刊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