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机 有 益
文/邹辉
在我们那个年代,无论手头上的工作多忙、多累,只要是有点空闲总是想方设法抽出点时间或者说是挤出点时间来阅读各类书籍。特别是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爬格码字”之人,更是要比别人多付出点时间来读书。因为,“开卷有益”是老师反复告诫我们的、最多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开卷有益”是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的金钥匙。可是时至今日,“开卷有益”基本上变成了“开机有益”。“一部手机拿在手,走遍天涯都不愁。”一部小小的手机,包罗万象犹如“万事通”,因此每个人把每天打开手机,就成为大家伙儿们时下的最时髦的、最紧俏的,最富有情趣的时间段。真是“开机有益趣味多”。
“爬格码字”的伙计们,每天开机不是把什么浏览抖音、短视频或者什么美食等等放在首位。主要是打开手机的朋友圈,看看平台上的微信文友,又相继在各大平台上发表什么大作了,或者是查查那位热心肠的老师,又是怎样无私地在公众号提供他发表过文章的报刊杂志邮箱的,以及那些志同道合的文友们,又是怎样为找到合适有效的投稿途径而跃跃欲试地“爬格码字”的。应该说这样的氛围是相当的温馨和谐,真正达到了“文友相亲纸半张”的惺惺相惜的效果。再一个就是到各个公众号走走看看,观赏观赏那些“大内高手”“武林宗师”们的“扛鼎之作”,给自己这个“踏破青山人未老”的“老雕虫”增加在困境中“爬格码字”的动力和能量。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却发现这么一个新情况。公众号上的不少文朋诗友们,似是有意或者无意间的嗮自己那些年在报刊杂志上上稿量与所获得的数额不等的稿费单。别说,还真让我开了眼了。让我惊讶的是一位老师每月“爬格码字”领到的“碎银子”竟然有几千大文。这些“碎银子”里可是倾注了作者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脑细胞才能换来在报刊杂志上频频“抛头露面”的呀。扪心自问,我“爬格码字”几十年,还真做不到月月能赚几千大文的“碎银子”。仅有一次,还是获一等奖作品奖励3000元。其余的,每月能有个百十块就算很不错的了。当然,在嗮稿费单时,这些老伙计们到不是刻意在炫耀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主要是缅怀那些年“爬格码字”的甘苦,弱弱地陶醉一下那个年代上稿后拿到稿费单带给自己的喜悦之情。在公众号上和朋友圈还听到不少文朋诗友们对现如今见报难的感慨。有的说稿费比较低、有的说不少报刊杂志没有稿费了。
有位老师动情地说“爬格码字”要的是一个心情愉悦,给稿费要写不给稿费也要写啊。谁让我们这些“爬格码字”之人,早早地步入“心是良田百世耕”这块神圣的领地呢?说实话,我很赞成这位老师的肺腑之言。几十年来,我们之所以喜爱“爬格码字”,关键的关键,他能活跃我们的思维,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画面,经过自己的精心雕琢,展现出新颖的生活的风采。尤其是现在,我们这些银发一族,平常打开手机,浏览观赏美文佳作,欣赏大家高手精美作品。与此同时,再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发现的点点滴滴,老少爷们之间的“鸡毛蒜皮”,邻里之间的“鸡零狗碎”,加以整理出接地气、聚人气,原汁原味的生活万象“大拼盘”,博得街坊四邻哈哈一笑,足亦!
说真的“开卷有益”变成现在的“开机有益”,真好!
作者简介:邹辉。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余万字发表于全国、省、市各类报刊。出版个人文集《杂拌集》。作品荣获2011年首届,2013年第二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散文里的中国》,《淮南情怀》下卷,2014年《中国最美散文10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