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诗人:翁堂明 张霄 冯金斌 老远 中华 苦觉 大智若愚 思北 李旺兴 豫东坷垃头 黄胜富 家禾 田源 项玉友 童华 王其润 孟义 张维清 雨中花 山泉 老健 王玉瑞 耿兵
归来还是月光明
文/翁堂明
每天晚上,我都会举目看一眼星空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每天晚上我都会把月光当成脚步
想像一棵石榴树移步窗前
每一片叶子都学会坠落
叶子和叶子之间相互推搡
最先跌落的那片叶子是试探秋的深浅
透过叶子的缝隙,我看见许多晚上
被月光洗过,在蟋蟀的琴声中
只有窗户那只眼睛洞察这一切
我知道如何把身上尘土洗净
这才不慌不忙迈进村庄
愚钝
文/张霄
我只剩下肉身了
有时,都分不清方向
走在路上的自己也要小心翼翼
生怕再摔了脚
再不愿找回不愉快的回忆
杀青,是季节性的一种自然规律
那些想活的绿色植物,变成了黄色
多么的悲伤
不知道它们找到归宿没有
此时,我的心境澄明的倾向于它们
只能到坡子里转转
找回落叶的另一面
以及它们的灵魂
促心地好好谈一谈
红月亮
文/冯金斌
是华莲,是青铜镜,那夜已涨过潮汐。
悬着一个世纪的表盘,血绸缎般晃出,
像打翻的胭脂盒,晕染所有的呼吸。
整片暗红丝絮,渗出云的褶皱,
这沉默的血凝,已熔入谁的柔软与深情?
是占星蚀痕,漏下的甲骨文,
与青铜器的赭色雪霰,仍在梦的边沿,
凝结那抹红,照见谁的打捞?
当月轮升起,谁的期待悄悄悬起?
滑落夜的腥甜,是刚孵化的朱砂。
在那墨色里,轻轻颤栗,记忆浅浅呼吸。
八月的月亮
文/老远
先像一边括号。
我将无限思念填写进去。
后像一叶小船。
载我四处漂泊,
茫茫人海中无法靠向家的岸。
再像半个月饼。
半个只求银圆不求团圆的梦。
最终像一卷皮尺。
却量不出异乡与故乡距离的长度。
量不出中秋泪水的深度。
总想绕过八月
总想绕过八月,
绕过思念疾的诱发区。
还要去九月继续做梦的人,
怎能绕过八月这座桥?
只好忍痛撕下一脸愁云,
去包扎那轮滴着泪血的伤口
秋天的重量
文/中华
秋天的重量
让天平失去了平衡
堤岸长椅
落满了河水流淌的故事
一生的枝桠
枯叶早早地落尽
每一片零落
都随风飘向远方
低下沉默的头
听到了
深秋风呼的声音
一片落叶
诠释了整个秋天
让人留恋
记住这
秋天多彩的故事
一杯酒
正等待着
这个故事的开始
秋日的一条讯息
文/苦觉
晨起,有一条远方的讯息传来
这是一把钥匙,只有爱才能开门
她还说这绝对不是骗局
只是她也记不清自已的门牌号码了
我和时间退出了机屏
我想改行写剧本
做一条知道尽头的溪流
文/大智若愚
做一条流不到海的溪水
在冷冷清清寂寂的山里流出
将自己的冷冷冽冽沥沥
柔顺那些干枯躁动的生命
并让一方小小的池塘波光粼粼
流经万物又消失在万物中
像从没来过一样
而你不能说我最后两手空空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
而是你眼前所见到的新芽与果香
旧河道
文/思北
一再试图恢复柔软
却渐渐淡去了冲刷的痕迹
阳光如水月色如水
泼下来的仅剩残缺的记忆
没有流动的河道已不叫河
没有鱼腥味的河道更不叫河
芦苇恋旧,一节节的生出来
由青转黄,洒下芦花一片
呼叫尚未飞远的水鸟
鸣响风中的寂寞
大海众多的梦景中
总有一段抹不去的萦绕
过易水
文/李旺兴
公交车撕开初秋的咽喉
整片华北平原正缓缓
穿过收费站的卡口
混凝土、青麦茬与降压药广告牌
相互摩擦
摩擦那次著名历史事件的颤音
没有悲歌
却有走摊的冰糖葫芦沙哑的声调
没有白衣
却有穿汉服自拍的美女
风卷走了二千三百年的朝代
狼烟替代化工厂排放的烟雾
以及汽车的尾气
风不萧,易水不寒
荆轲的雕像
藏着一把生锈的匕首
卖菜的女人
文/豫东坷垃头
她用脚踏三轮拉一车白菜
那隆起的白
在乡土路上愈显晶亮
买白菜的人
只想要更嫩的白
地下一堆扒掉的白菜叶
她心疼那些白
你们不能再扒了,不能再扒了
尖叫的白
流泪的白
在冬天是那么的脆弱
那情景
像是在扒掉一个乡下女人的衣裳
荡秋
文/黄胜富
起伏的音调
如排山倒海般涌来
这一荡
秋进入满月
这一荡
中秋的团圆近了
荡秋
荡的是心态
秋雨绵绵
阳光在心里乐开了花
走向深秋
我们在秋天里寻宝
寻精神矍铄
寻一颗成熟的老顽童
叶落仍执着
执着得像春天到了所绽妍的花
是的
我们不应该萎靡
应该是永不言败的格桑花
暮色跌落掌心
文/家禾
该用多少副词
才能堆积起
它的重量?
我知道,风
是不可信赖的伙伴
它常常把月亮
送一半,留一半
却把夕阳掩埋
我,紧紧握住
光阴的沙粒
留在掌心里的,却会
越来越少
当我的目光高过屋檐
却又掉进
雁鸣荡起的芦花
终归,所有的一切
都瞒不过
黑夜的眼睛
去秋
文/田源
暮秋,一片枯叶轻缓地掠过眼前
溪水忽然将它挽住,带往浅滩小憩
我望向下游,分岔的流水各奔山坳
是否也如我一般,胸口怀着故土
站在齐腰的草丛中,将根深深藏起
从前,只需向着山谷喊出一声
空旷自会送回悠长的回音
而今群山仿佛被剥去外衣
去秋的云絮在天际微微震颤
投下秃石与裸露的黄土,寸草不生
背离源头,村庄在身后陷落
前途苍茫,来路也已模糊
唯有借飞鸟的羽翼向远方落注
能否将这胸口积压的苹果、草莓、橘子……
都还给土地,让籽实在风中找到新的春秋
光晕
文/项玉友
又是秋了
谷荻草摇荡白色绒絮
我喜爱那些暗红的叶子
它们落下时
寂静的桦树林,便有了世界静止的梵音
我喜欢那样的境界
与一首诗,没于红尘
足按四趾,秋意澄明的世界
——微起光晕
我写过的月亮,写得不圆
文/童华
我写过的月亮,写得不圆
像缺了一角的梦,悬在夜的深渊
我用文字编织它的光影
却总捕捉不到那圆满的弧线
我曾在寂静的湖畔描绘它的容颜
月光洒在水面,碎成了星点
我笔下的涟漪层层扩散
却圈不住那月亮的清寒
我也在古老的城墙上把它呼唤
它的银辉洒在斑驳的青砖
我试图勾勒它的轮廓
可线条却在风中凌乱
我写过的月亮,写得不圆
或许是我心中藏着太多的遗憾
那些未说出口的思念
像乌云遮住了月光的灿烂
对视一朵花
文/王其润
其实,我是坦然的
对于绽开的诱惑
早已纳入
一种逾越常规的识别状态
一点红唇,轻易
就能点燃过火的香凝
抑制了放任
却叫我不知该怎么渡劫
而行为,总是探过
划定的警戒线
至于,想法
是否与心
保持一致,可另外商榷
感情的卖场,生意萧条
不得已叫我喜欢上骨感的余孽
啥时候的事呢
逼迫我学会辗转腾挪
稻草人借了我的西装
文/孟义
在收割机的轰鸣声里似乎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装袋,运藏,一捆捆稻草打烊
把腿伸进泥土里
身上的西装是我擦汗时借给他的
我的领带也在飘荡
回忆在蛙鼓时代里小苗苗的模样
父亲母亲面朝黄土时探讨着分秧
一群群小蝌蚪在诗行里寻找妈妈
那叫稻草人的穿着借我的西装
在赶走蜻蜓和麻雀后
接住晚霞的分娩
黄昏过后,夜幕星河清唱晚风的轻抚
月亮里的故乡
文/张维清
那是中秋从小村寄来的家书
风干的文字,凝成母亲的泪
那是李白的诗句,诗句里养了一群思念和忧伤
走进月亮,宫殿款待你的吴刚
三杯桂花酒,醉了你的悲欢
再从草堂上捡回几粒清辉
熬成药,敷敷你相思的伤口
我为什么常常在窗前看月亮
那里居着母亲的牵念,父亲的牵绊
故乡的山水,草木,在我怀旧记忆的水乡里
别去问故乡的月亮,缱绻有多长
别去问那枚银质的奖章
颁奖词里人生有多少的感慨
柔情似水,宛如枯死的野草,以一种假象,骗取人间的眷恋和惆怅
对折,在黑夜里发芽
疯长的一念比春后拨节的竹笋还快
是啊!故乡比月亮还要遥远
唢呐和锣鼓送远的花轿,不见当初的恋人
我走过千山和万水
也追不回那个走过我心田,美美的花姑娘
三餐四季
文/雨中花
晨光在粥碗里融化
米香推开惺忪的窗
煎蛋像枚小太阳
慢慢煎黄了时钟的滴答
菜篮兜着整个春天
番茄的绯红,青椒的翠色
在铁锅里翻炒日升月落
盐粒撒成银河的碎屑
夏天总把蝉鸣
拌进过水面的清凉
秋霜悄悄腌透
陶罐里的萝卜与星光
当冬雪叩打玻璃
火锅就咕嘟咕嘟地
把整个房间煮成
飘着围巾的暖房
碗沿升腾的雾气中
我看见四季在轮回——
春韭破土,冬笋藏泥
都化作筷尖的圆舞曲
而所有时光的佐料
最终都沉入
那只盛满月光的空碗
在洗碗池的漩涡里
轻轻哼着晚安曲
寒露
文/山泉
急转直下
老天不再和颜悦色
一夜的雨,为寒露鸣金开道
宣告万物迟暮
花儿掩面哭泣
树枝在风中卸妆
候鸟迁徙
衔走北方最后的温度
泥土收纳残羽
河水收敛波光
我们站在季节的边界
如露珠悬于草叶
寒露不是泪
是深秋铺开素笺
众生在此节
写下不同的乐章
秋雨的声音
文/老健
为了更进一步新近雨夜
我将一个大铜盆放在外侧的窗台
于是如敲鼓般的雨滴声
一阵阵的送进我的耳管
这一夜我就这样闭着眼晴
认真地听秋雨和我私聊
雨的语速或急或缓
雨给我讲它的来处
它一路的奔波
它在夜色中遇到我如知己
我知道我的房子装着我
既温暖又安全
而雨的房子是天是地
可天地太大了
天地间幸福的只是高高在上的太阳和月亮
雨只是在热的日子是雨
在冷的时候是雪
雨无家可归
雨是天地间流浪的孩子
陇之行
文/王玉瑞
把一切藏在酒里
记忆被重新拾起
如同秋之花的纯粹
雨珠渗透着眼泪
与大地血脉相连
我不断倾听着一切声响
企图有熟悉的声音划过
再一次敲打我的心房
我知道
那是你们留给我的念想
那棵杏树在静静生长
茂密得让人心疼
如同她那香甜的杏儿
几人 会记得她们的模样
或者是深秋
文/耿兵
暮色中的木芙蓉早已枯萎
暗红色的花瓣似乎还印证着曾经的辉煌
枝桠间的鸟巢 空空如也
那沦陷在夜色中的是比树冠还沉重的孤独
月光轻柔
在我柔软的内心是渐已蓬勃的思慕
在洋河 在废黄河畔
我不止一次喝光了
那瓶洋河蓝色经典
任熊熊烈火占据着整夜的枯寂
绯红的情笺上 墨迹尚未干透
在远方的栾树林中沙沙作响
悟不透的宿命 在水面上奔腾
在沉睡的土地上肆无忌惮地
飞翔
雨声轻轻 像经堂上
落满尘埃的木鱼
响彻这个无人的秋夜
文末福利:2025年全国省级及以上文学期刊投稿(130家)
湘江文艺:主管部门是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要栏目:
现场:主推有思想深度、艺术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小说,由一篇中篇小说+评论组成。
锋锐:主推有锋芒、锐气,创新性的小说作品,由一篇主持人语+一篇中篇/短篇小说+评论(访谈)组成。
发现:主推从未在文学期刊发表过的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作品,由一篇推荐语和一篇短篇小说组成。
小说栏目:主推洞察生活,反映社会思想文化、时代精神的中短篇小说。
散文栏目:倾向在场性与艺术性,要求情感真挚、文质兼美、不矫揉造作的散文,拒发应景类、心灵鸡汤、观后感等文章。
诗歌栏目:以新诗为主,每期推出3位左右诗人的组诗或长诗。
艺苑:主推湖南各艺术门类的评论或随笔,并配发图片,每期主推一篇。
审稿周期:通常为三个月
稿费标准:根据稿件质量分设等次,在300-1200元/千字之间浮动,具体以编辑部最终意见为准。
投稿邮箱:
谢然子:8203321@qq.com
冯祉艾:2968171792@qq.com
袁姣素:916760320@qq.com
纤云文学苑“徽州诗刊”
版权: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文责自负,图片来自免费网站或画家、设计师等供图,照片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合辑作品赞赏,用于支持平台发展,发放优秀作者、优秀主播奖励。
个人朗诵作品赞赏,税后高于10元,平台分配30%,作者分配40%,主播分配30%,10元以下不发放,留作优秀者奖金,无赞赏无稿费。作品自推送之日起,第10日准时微信发放。
个人专辑作品赞赏,税后高于10元,70%发放给作者,30%留作平台运转,作品自推送之日起,第十日准时微信发放。
诗社编委会成员
社长/总编:纤云
社长助理:孤辰
文学主编:中华
文学顾问:练立平
文学策划:樱子
形象大使:吴霏
艺术顾问:芊芊
加社长微信进群投稿:xy18297918455
欢迎各界人士打赏赞助,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