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花蕊(连载20)
毋东汉
(第二章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⑤
(二十一)人文主义
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复兴古典文化名义打出“回到希腊”旗号,掀起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热潮,目的在于为资本主义发展鸣锣开道。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宣称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的灵长,反对教会把人贬为神的奴婢;主张个性解放,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个人自由幸福,反对教会鼓吹“人生是苦难”的来世思想和“爱情是罪恶”的禁欲主义;主张理性至上,反对蒙昧主义,宣扬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源泉,提倡学文化、爱科学、求知识。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高度的艺术概括、自由的结构形式、包罗万象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风格,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真实,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图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维加的《羊泉村》,彼特拉克的《歌集》,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尔的《乌托邦》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奥尔赛》《李尔天》《麦克白》《查理三世》《亨利四世》及《威尼斯商人》等。
(二十二)荒诞派戏剧
西方现代派文学一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欧美,并影响到世界各地。
荒诞派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认为人的存在、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荒诞的;人与人不能互相沟通,人只能是受痛苦折磨的牺牲品。进而认为,文艺作品只有表现这种荒诞才是真正的艺术,他们得出“存在”就是“荒诞”的错误结论。荒诞派作家是无神论者,相信人的生存价值,肯定人的存在地位,主张有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生。但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对人类的命运抱着杞忧,消极反抗,作品基调是悲观的。
荒诞派文学写象征的主题,枯燥而荒诞的故事,扭曲而变形的形象,人无个性,事无头尾与逻辑,语言冗长重复。通过折光使人看西方社会的荒诞与畸形。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阿尔贝特.卡缪的《误会》,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品特的《一间屋》,阿尔比的《动物园故事》等。
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也有采用荒诞派表现手法的作品,例如戏剧舞台上的新编荒诞剧《潘金莲》,打破时空限制,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物同台演唱,妙趣横生。
(待续)
2025.10.11.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