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后
——致红其拉甫哨所
他们就要回去
他们走后
这儿还将严重缺氧
海拔5100多米的高度
还将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他们走后
这儿还将终年积雪
雪落在雪上
永远那么忠诚洁白
眼睛凝望眼睛
永远那么黑亮
而柔情
他们已经启程
而你在他们中间后悔
你后悔在前哨班
那个没有住完的夜晚
你后悔三天只用一只诗人的手
拍了拍边防卫士的肩膀
黎明滚滚
熟睡的南疆
在窗外优美而宁静
你赞美他们
你也担心
你担心群山醒来之后
看见自己的苍凉
D p小评:
老刀这首《他们走后——致红其拉甫哨所》以凝练克制的笔触,聚焦边防战士的坚守与诗人的自省,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全诗核心可概括为三点:
一、环境与精神的强烈对照
自然环境的严酷:通过"严重缺氧""终年积雪""海拔5100米"等具象描写,凸显红其拉甫哨所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雪落在雪上"的重复意象,强化了边疆的孤寂与永恒。
战士精神的崇高:将自然环境与战士的"神圣不可侵犯""忠诚洁白"并置,形成张力。战士的"黑亮"眼眸在雪原中成为精神符号,象征如雪山般纯粹的忠诚。
二、诗人的情感自省
"后悔"的复杂内核:诗人以"三天只用一只诗人的手/拍了拍边防卫士的肩膀"的细节,暴露面对崇高时的无措。这种"后悔"并非矫情,而是知识分子对自身无力的诚实反思。
双重身份的撕裂感:作为见证者与记录者,诗人既"赞美"战士的奉献,又"担心群山看见自己的苍凉",暗喻个体在宏大使命前的渺小感,深化了诗歌的悲悯底色。
三、边疆书写的突破性
消解悲壮叙事:区别于传统军旅诗的激昂,老刀以"眼睛凝望眼睛""而柔情"等克制表达,展现战士作为"人"的温情,避免符号化歌颂。
时空的永恒性:诗中反复出现的"还将"(如"还将严重缺氧""还将终年积雪"),强调战士离去后环境如常,暗喻守卫边疆是代代相继的永恒使命。
延伸思考
此诗与老刀《大白犬》(写哨所军犬)形成互文,共同构建其边疆书写的独特视角——从微小个体切入宏大主题。其语言如"雪落在雪上"般洗练,情感却如高原缺氧般令人窒息,在当代军旅诗歌中具有突破意义。若想进一步理解,可对比阅读昌耀《慈航》对西部精神的探索,或李瑛《哨所鸡啼》的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