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狼哲辨诀
朱和顺
序:
京剧《红灯记》里有一个很响亮的唱段叫做“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其末句曰“照我爹爹打豺狼,祖祖孙孙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那时节,那唱句声腔之连贯,气势之铿锵,让人听着不免就一边随唱,一边就有一种立马冲进虎狼群中痛杀一顿之强烈冲动,恨不随铁梅一起杀尽世间豺狼。
多少年过去了,这唱段久矣不闻,忽一日倏然忆起,便随口哼了起来,哼着哼着便在打豺狼三字上疑惑起来,想这世上自那铁梅立志以来,豺狼足已打了祖孙数代,可豺狼实是远未打尽,不惟如此,老的豺狼未打尽,新的豺狼还在层出不穷,更有其甚,这新豺狼未必必出自老豺狼,往往原来看去满满羊意者竟亦渐染狼性,思之恐然惑然,何以故?细思,一来这羊狼之界原本既属不可确定者,二来这打豺狼之术亦属高深不可以一贯之,原不是仅凭一时之勇之怒以一腔蛮力即可以打得来打得尽的。
如此思来想去,随口念叨,竟得一口诀,自惟甚可体咂,便描于纸端,反复端详,心想莫若公之于众,各位自审或有不同滋味在心,乃录于此,姑谓之曰《打狼哲辨诀》,其云如下。
打狼哲辨诀
混沌之初,人生万疆。
有一恶物,亦随天降。
人界熙和,彼为凶狂。
噬我生民,扰我和祥。
遂为之名,或豺或狼。
群起操刃,誓欲其亡。
千万年来,竟未绝光。
今兹益獗,狼势焰张。
细以捋之,何成此状。
先说彼貌,演变非常。
彼地为羊,此地为狼。
彼时为羊,此时为狼。
于彼为羊,于我为狼。
正面为羊,后面为狼。
人前为羊,人后为狼。
表面为羊,内里为狼。
弱时为羊,强时为狼。
狠时为羊,慈时为狼。
怒时为羊,笑时为狼。
幼时为羊,壮时为狼。
窘时为羊,达时为狼。
有时为羊,有时为狼。
或为全羊,或为全狼。
半为祥羊,半为恶狼。
狼入羊群,羊伴群狼。
更披羊皮,乔变其装。
甚或扮猎,一派人样。
纷繁其杂,难辨羊狼。
更在今狼,时做佛相。
爪踏金莲,口吐慈腔。
羊中有傻,信狼为良。
内中甚者,学狼奴羊。
单说我华,狼阵如伥。
今细察之,且图其详。
或弄邪术,恶道其藏。
或假货殖,大掠银镪。
或为贪官,乱弄权纲。
或披袈裟,鬼魅其肠。
或索我瘢,以资盗强。
或编伪说,指良为狂。
或假诗文,毒液肆放。
崇洋媚外,狺狺于网。
诬我华夏,拥抱西方。
自为理性,虎皮裹囊。
如此狡变,灭之当长。
细究狼性,应之有方。
首恶之狼,必戮必戕。
肆虐之狼,煞其锋芒。
中山之狼,毙之莫商。
狼势凶猛,莫惧莫慌。
或击其软,或引入囊。
挫其獠牙,断其利掌。
狼之画皮,必褫使光。
群狼末路,恩威以当。
可拒可诱,可杀可降。
上上妙策,化狼为羊。
战犯服伏,末皇从良。
朽变神奇,顽化宝镪。
此事非短,计在从长。
慢煮慢炖,亦柔亦刚。
且织且补,张我大网。
时机成熟,罡风遍降。
我阵如海,狼入汪洋。
彼时当见,狼迹收荡。
大同世界,永见和祥。
2025.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