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九三阅兵》
唐增虎(山东)
九月的风掠过天安门广场,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56门礼炮次第轰鸣,80响惊雷震荡长空,既铭刻着胜利八十载的峥嵘,也唤醒了十四载抗战的集体记忆。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华人挺直的脊梁与西方观礼席悄然收紧的眉头形成鲜明对照——这抹红,是东方儿女心头的滚烫信仰,亦是世界眼中不可忽视的东方力量。
阅兵式的号角准时吹响,60名标兵迈着铿锵步伐进驻岗位,他们的每一步都似在丈量从1945到2025的岁月跨度,每一步都踩在西方记者急促的快门声里,踩在华人胸腔激荡的鼓点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两辆驶过长安街的检阅车:“1945”的车座空无一人,却载满了先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忠魂;“2025”紧随其后,返程时悄然超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此刻,华人眼中泛起的泪光里,映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迈;西方镜头下凝固的神情中,藏着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的东方崛起之震撼。
分列式的序幕由空中护旗梯队拉开。26架直-19直升机组成耀眼的“80”字样划破天际,如利剑劈开云层;3架直-8L悬挂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在风中猎猎作响,似巨龙舒展鳞甲。13个徒步方队接踵而至:陆军劈枪动作刚劲,如“骏马骄行踏落花”;新域新质力量方队首次亮相,似“大鹏一日同风起”。年轻士兵的眼神坚定如钢,华人观礼席此起彼伏的欢呼,与西方观礼台低低的惊叹交织——这是“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是“东方睡狮”觉醒后的凛凛雄姿。
战旗方队的到来让时光凝滞。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在阳光下闪耀,每一面都浸染着先烈的鲜血,镌刻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壮烈传奇。当“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旗帜掠过,华人老者颤巍巍举起的手机,镜头里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之心;西方武官攥紧的笔杆,记录下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东方意志。城楼上的抗战老兵起身敬礼,浑浊眼眸里的泪光,映着广场上华人自发唱起的《松花江上》,也映着西方记者眼中难掩的敬畏——这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告慰,对未来的笃定。
地面的钢铁洪流随即滚滚而来,似惊雷碾过大地,似猛虎下山岗。23个装备方队按作战群编组:99B坦克组成“箭”形阵列,如“万箭齐发向天狼”;191远程箱式火箭炮延伸着陆战边界,似“长弓射日定乾坤”;鹰击系列高超声速导弹昂首挺立,若“蛟龙出海镇八方”。无人作战方队里,陆上机器狼匍匐前进,似猎豹窥伺猎物;海上无人潜航器破浪而行,如游鱼穿梭深海;空中无人僚机编队滑翔,若雄鹰盘旋长空。此刻,华人胸中奔涌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西方观礼席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震撼——这钢铁洪流不是霸权的炫耀,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和平底气。
空中梯队的轰鸣为分列式画上浓墨重彩的句点。预警机引领百余架战机掠过,运-20似鲲鹏展翅,歼-20、歼-35如利剑出鞘,运油-20与受油机的预加油姿态,似“鸳鸯交颈诉深情”,彰显联合作战的底气。当教练机梯队洒下14道彩烟,如彩虹横跨天际,与广场上8万羽和平鸽、8万只气球相映成趣。华人挥舞着国旗欢呼,歌声里是“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西方记者镜头不停,镜头里是一个古老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复兴征程。
《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时,风里似乎还飘荡着《保卫黄河》的余韵。这场阅兵,是华人“此生无悔入华夏”的骄傲宣言,是西方“当惊世界殊”的震撼现场。那些闪亮的装备是和平的铠甲,那些整齐的步伐是安宁的保障;那些古诗词里的豪情,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基因;那些拟人化的钢铁洪流,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回应,对未来的承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实力,守护“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和平。
九月的阳光洒满广场,战旗的余温与战机的航迹交织在天际。华人眼中的骄傲未散,西方心中的震撼犹存,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誓言,早已随着那80响礼炮,响彻寰宇,镌刻山河。作者简介
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系临淄区和淄博市诗协会员;临淄区作协会员,青州市诗协会员,淄博散文学会监事长,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半月刊特约作家;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红柳诗社名誉社长,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总裁。
被誉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荣获:《新绪杯》金奖,签约诗人和特约作家;
青年文学杂志社优秀作家;
《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等。
笔名:虎乐为善(博客微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