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暗流
“耀祖建筑工程队”的牌子,在经历了那场血与火的淬炼后,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煞气。杨耀祖的规矩不再是贴在墙上的条文,而是刻进每个人骨子里的烙印。工地上再也听不到闲言碎语和磨洋工的抱怨,只有器械的轰鸣和专注劳作的沉默。就连最初留下的几个老师傅,如今面对杨耀祖时,也带着几分发自内心的敬畏。
建国额头的纱布拆掉了,留下一道浅粉色的疤痕,像一枚特殊的勋章。他变得更加沉默,眼神却锐利了许多,跟在韩师傅身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他不再仅仅是个卖力气的学徒,开始接触材料核算、人员调配,甚至尝试着去和供应商打交道。杨耀祖冷眼旁观,偶尔会在深夜将他叫到办公室,就某个施工难点或账目细节,拷问般地盘查,直到建国对答如流,才会挥挥手让他离开。
工程队的业务稳步扩张,接连拿下了镇上粮仓加固和通往矿区一段道路硬化的项目。规模大了,进出账目也繁杂起来。杨耀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看复杂的报表如同看天书,便将记账的事交给了婆姨和伤愈后行动不便的石头。婆姨心细,石头忠诚,两人互相核对,倒也没出过差错。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杨耀武和杨耀文被驱逐后,并未滚回黄土高原。他们像两条丧家之犬,在邻近的几个乡镇工地辗转,打着零工,勉强糊口。每当听到“耀祖工程队”又接了新项目、杨耀祖如何威风的消息,两人就恨得牙痒痒,凑在一起灌着劣质白酒,咒骂命运不公。
“妈的,当初在鹰嘴崖上,怎么就没把他弄下去!”杨耀武醉眼朦胧,狠狠地将酒瓶掼在地上,玻璃碴四溅。
杨耀文比他阴沉,眯着眼睛,吐着烟圈:“光骂有个屁用。他现在势大了,咱们硬碰硬就是鸡蛋碰石头。”
“那你说咋办?就看着他吃香喝辣?”
“哼,”杨耀文冷笑一声,“他杨耀祖也不是铁板一块。你忘了,他那个‘好兄弟’,杨耀宗?”
杨耀武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那也是个油嘴滑舌不顶事的废物,上次不是被灰溜溜赶出来了?”
“此一时彼一时。”杨耀文压低了声音,“我听说,杨耀宗在省城混不下去了,又拉不下脸回来求他弟弟,正在邻县一个包工头手下混日子,憋着一肚子坏水呢。你说,要是让他知道,他亲弟弟如今发达了,连账本都交给一个外姓的瘸子和一个婆娘管着……他会怎么想?”
杨耀武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恶毒的光。
几天后,一封没有署名、字迹歪歪扭扭的信,几经辗转,送到了在邻县某个工地窝棚里唉声叹气的杨耀宗手中。信上没写多少字,只寥寥几句,却像毒蛇一样钻进了他的心坎:
“耀祖哥如今是真正的大老板了,工程接到手软。可惜啊,身边没个自家人帮衬,钱袋子都攥在外人手里。那个叫石头的瘸子,还有他那个病婆娘,天天对着账本指手画脚……唉,我们这些外人看了都心疼,宗哥你可是他的亲兄弟啊!”
杨耀宗捏着信纸,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羞愧、嫉妒、不甘,还有那永远无法满足的贪欲,像毒藤一样瞬间缠紧了他的心脏。他被杨耀祖赶出来的羞辱历历在目,如今得知弟弟真的发达了,却宁可信任外人也不肯用自己这个亲哥哥,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杨耀祖……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他咬牙切齿,将信纸揉成一团,狠狠扔在地上。
与此同时,小镇上另一股势力,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个迅速崛起的“耀祖工程队”。
镇上有家“永胜建材店”,老板姓胡,是个脑满肠肥、眼珠子滴溜乱转的中年人,仗着和镇上一些头头脑脑沾亲带故,垄断了附近大半的建材供应,价格高,质量还时常以次充好。以前杨耀祖工程小,用量少,胡老板没放在眼里。可如今眼看“耀祖工程队”胃口越来越大,接连几个大项目都没有从他这里进货,胡老板坐不住了。
这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他派人打听过,知道杨耀祖是个硬茬子,不好直接拿捏。于是,他把主意打到了工程队内部。几瓶好酒,几条好烟,胡老板很快就和工程队里一个负责采购辅料、有些油滑心思的年轻工人搭上了线。
“小兄弟,你看你们杨老板,这么大家业,怎么采购这块还这么死板?”胡老板搂着那工人的肩膀,喷着酒气,“老是跑那么远进货,运费多不划算?从我这里拿,价格好商量,而且……嘿嘿,少不了你的好处。”
那工人看着胡老板推过来的那沓钞票,眼神闪烁,喉结滚动了一下。
暗流,在这看似蒸蒸日上的表象下,开始悄然汇聚。亲戚的怨恨,奸商的算计,内部可能出现的蛀虫,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慢慢收紧。
杨耀祖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他经历过太多的背叛与阴谋,对于危险的嗅觉远比常人敏锐。他能感觉到某些工人眼神的闪烁,也能从供应商那里听到一些关于胡老板打听工程队消息的风声。
但他没有声张,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依旧每天巡视工地,检查质量,督促进度,表情是一贯的冷硬。只是在夜深人静算账时,他会让石头将最近所有的采购清单和凭证再仔细核对一遍;在分配重要岗位时,他更加看重韩师傅等几个老班底的意见。
他知道,风暴来临前,往往是死寂。他现在要做的,不是打草惊蛇,而是继续锤炼自身的筋骨,加固自己的堡垒,等待那些魑魅魍魉自己跳出来。
他站在办公室门口,望着院子里那棵在夜色中轮廓模糊的小树。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看似柔弱,根系却已深深扎入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
这一次,他不会再给任何人,将他连根拔起的机会。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